在孩子的学习中,老师的作用占着绝大部分的比重。很多人认为,老师家的孩子在家能享受到更多的专业辅导,比其他孩子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所以通常他们从小就成绩优越,长大也能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的教师子女小的时候确实比同龄人优秀,但长大以后却很平庸。这是为什么呢?
有种教师子女,小时候优秀长大后平庸,亲历者讲述:往事不堪回首
小梅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师,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所有人都认为小梅长大了会成为社会精英,但事实上,长大以后的小梅,不像小时候那样出色了,在同龄人当中,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位。工作不顺,与父母的关系也很僵。
究其原因,要回溯到小梅的青少年时期,从小在教师家庭长大,父母对她的期望值特别高,给她的压力巨大,爸妈经常对她说,你要是考不上名校,让我们怎么有脸教书?
可是,越是期望高,小梅越是感到学习痛苦,力不从心,学习仿佛是必须给父母完成的任务一样,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小梅高考失利,没有考上父母所期望的名校,本来能上二本,但父母强迫她复读,第二年成绩更差,小梅心理压力太大,一度有抑郁的倾向,但父母对她极为失望,小梅与父母沟通无望,随后自甘堕落。
后来,她只是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专院校,对人生也没有规划,从原来的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沦为普通人。
现在,小梅远离父母,自己一人在外工作生活,回忆起那段痛苦的日子,小梅只想说:往事不堪回首,身为教师子女,也不一定是好事。
为什么父母都是老师,孩子小时候优秀,长大了以后反而平庸呢?
1)孩子没有自主学习能力
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就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努力学习,只是顺应着父母的要求去做罢了。
作为老师,同时也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子女一直是在父母的紧盯中被迫学习的,并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旦没有了父母的“严防死守”孩子就会懈怠,偷懒,丧失自控力,被那些懂得主动学习的孩子越落越远。
2)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
相比于同龄人的父母,身为老师的父母更加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内心对爱的需求。老师在学校要管理很多学生,回家以后还要管自己的孩子,精力不够,对孩子的耐心也少了许多,除了学业上的高压,与孩子缺乏沟通和尊重。
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良好的亲子关系被破坏,情感连接无法建立,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叛逆会比同龄人更加强烈,与父母发生激烈冲突。
等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孩子已经成年,进入社会也无法找到自身价值,就会沦为庸庸碌碌生活的奴隶。
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指全部的教师家庭,而是个别情况,但从云端跌落谷底的案例有很多。
父母该从这些教师家庭学到哪些经验?
1)注重发动孩子学习内驱力
很多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是被父母老师鞭笞着向前迈进的。这样的外力作用并不能长久,父母推一步走一步,当有一天没有人去督促他学习的时候,他就停滞不前了。
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让他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热爱学习,这种由内而外的内动力,才是持久的动力。
2)给孩子树立好努力方向,明确目标
有了目标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成绩的提升。在孩子小时候,他们眼里看得见的只有家长和老师对成绩的重视,他们认为提升成绩就是来满足家长和老师的期望。
如果父母能带孩子去见识这个世界,寻找自己未来想成为的样子,树立好一个自己努力的目标,一个成功的方向,孩子会更有动力,学习更有效果。
另外,父母需要帮孩子把大目标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及时让孩子看到自己每一点进步,给予大大的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