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一组海淀学生数据对比, 高三老师直言: 2点“逼”学生不得不努力

从进入到千禧年之后,近20年的时间里,国内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教育意识、教育模式、教育氛围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面对急速发展的教育方法、教育途径,让原本以学生个人为竞争单位的教育模式,变成了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竞争。

在提到国内教育竞争最激烈的,不得不说到北京市的海淀区,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海淀区考上清北的学生约有将近500人,而清北每年招生人数稳定保持在3000人左右,这意味着,一个区的学生录取名额占到了1/6。海淀区中学的佼佼者自然是人大附中,被调侃:“如果不努力,将来高考考隔壁(人大)”,足以证明,这个学校的学生有多优秀。作为一名高三老师,王巧彭直言,如果说人大附中作为另外一个境界的学生对比,那么这2点就“逼”学生不得不努力。

第一点:上涨的考生人数与不变的高校录取

在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当年530万的考生创下了之后十年里的最高人数,而等到进入90年代之后,义务教育的普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家开始重视教育,也意识到靠读书才能有出路。

在2019年的时候,考生人数正式突破一千万大关,之后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虽然考生人数在不断上涨,但是各大高校录取名额却稳定不变,这意味着,对于一些高考大省来说,要想考上之前预期的理想院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中考是学生们需要经历的第一关,因为有50%的学生无法考上普高,而剩下的50%在经历高中三年残酷竞争之后,在高考迎来决定命运的第一个重要关卡。一步错、步步错的竞争模式,让学生家长们都绷紧了神经,不敢有半点松懈。

第二点:高考是打开未来的敲门砖

虽然曾经有一阵“高考不重要”的风气出现,但是对于务实的家长们来说,虽然有其他的人生选择可能性,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读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靠着特长、留学或者是其他方式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同样如今现实的情况下,在每年毕业生中的录取名单中,其中一些知名企业、国企或者是其他单位,优先录取的任然是985、211毕业的大学生,然后是一本学生,最后才是大专学生。这意味着,学历可能在你的工作内容中没有太多的体现,但是在你未来求职工作的时候,确实一个重要的敲门砖,这也让学生们在面对高考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不是当下能够选择哪所学校专业,更多的是为未来做打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