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 父亲发朋友圈分享, 朋友的反应让他不痛快

俗话说:孩子成绩好,光宗又耀祖。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优秀的学习成绩。

因为好的学习成绩,不但能够让家长们长脸、光宗耀祖,也代表了孩子优秀的学习能力,与较强的接受能力。日后在工作、生活方面,会更加的顺利,有更高的几率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一旦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有所建树,家长们总是喜欢将喜讯公布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父亲发朋友圈分享,却没人恭喜

老王的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并且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毕竟清华北大可是全国名校,可以说考上清华,就等于已经拥有了闪耀的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于是,老王就非常激动地在第一时间将儿子考上清华的这件事发了朋友圈,希望能够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同时也能炫耀自己的儿子很优秀。

不过,令老王没有想到的是,儿子考上清华的消息发出去很久,也没有人给予回复进行祝福,这让老王心里面不是那么的痛快,不过老王想,可能是人家都比较忙,没时间看朋友圈吧,要不然这样的大喜事怎么会没人回应呢?

老王的朋友圈为什么没有人回应呢?

老王的同事老黄:“儿子考上大学有什么稀罕的?我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所以什么也没说。”

老王的朋友阿丽:“我家孩子今年没考上大学,心里面正着急呢,哪有功夫给老王祝福?看到人家儿子考上大学,我家儿子却落榜,我心里还不够窝火的呢!”

老王的街坊阿花:“儿子考上大学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不是借故要红包吧?”

老王老家的邻居老刘:“考上清华了不起啊?说不定以后连工作都找不到呢,或许刚上学就被劝退了呢!”

本是一件喜事,但是却为何屡屡不招人待见呢?

事件背后的现实原因

我们从幕后的发声能够看出来,其实老王儿子考上清华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但是都不吭声,其中掺杂有很多的因素:

人的劣根性使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人都是存在一些劣根性的,比如嫉妒、攀比等,一些人在看到老王的儿子考上清华之后,内心是赞同这件事的,但是却不愿意表达出来,反而因为自身的嫉妒心理对其冷眼冷语,将自己期望但达不到、别人却能够达到的目的进行贬低,从而满足自身的扭曲心理。

这一点,我们从“大衣哥”老家的村民街坊身上能够看得淋漓尽致。

牵扯到“交际关系”,礼尚往来的人情债

孩子考上大学是一件喜事,这件事情是值得庆祝、祝福的,那么,拿什么庆祝、祝福呢?在现在的这个现实社会,你总不能够空口白牙的进行祝福吧?

所以,当你回应了老王之后,那么就需要做出一点实际性的表示。通俗点讲,就是要掏腰包、封红包。

社会交际是一个很深奥的事情,并不是简单的金钱关系,还牵扯到能不能、行不行、合适不合适等因素,这种复杂的事情,人们自然是觉得越少越好。如果处理不好,有时候你花了钱,还落下一堆埋怨,得不偿失。

个人情绪、性格因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无论是喜事丧事,只要是别人的事情,那么对于自己的影响都是隔着一道心理屏障的。自己的情绪将会直接决定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老王的儿子考上清华固然对老王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对于他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他人的事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等,这些事情仅对于当事人来说是重要无比,对于他人来说,只是过眼云烟而已,自然不可能和当事人一样的激动。

相比发朋友圈,这些更值得家长关注

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发朋友圈、打电话通知亲友等等,自然是表达自身喜悦的一种方式。

不过,这些行为对于孩子上学的帮助并不大,甚至没有什么重要关系。

所以,相比发朋友圈公布消息,家长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

a)准备孩子的各种证件

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并不是只身过去就行的,还需要带上孩子的各种证件,就比如录取通知书、身份证等等,这些是孩子办理入学手续以及以后正常进行大学生活的必备物品。

b)准备上大学的各种物品

提前为孩子准备一些上大学所需要的物资,比如说床上用品、日化用品、卫生用品、学习用品等等。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从家里携带还是在当地购买,毕竟有时候东西多了携带很不方便,有些东西是没有必要携带的。

c)提前制定大学的经济计划

家长要注意了解大学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了解大学内部的消费水准,结合孩子的平时生活水平,融入一些大学期间可能产生的必要费用,从而得出一个合理的大学经济计划,也就是孩子的生活费标准。

(1)建议一般家庭给予孩子1000-1500元的月生活费用,能够满足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所有必要和基础需求了。

(2)如果条件较为一般的家庭,600-1000元的生活费,也是可以的,当然,这种档次的生活费会让孩子稍微辛苦一些,不过能够磨练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一个节俭的习惯,让孩子更加懂得珍惜。

(3)如果家境较好,可以给孩子1500元以上的生活费,至于上到多少,就看家长喜欢了。

通常来说,要是孩子的自制力强,那么给多少都是无所谓的,但如果孩子自制力较弱,那么给的生活费多,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很可能会让孩子玩物丧志、不学无术甚至是误入歧途、触犯法律。

总的来说,家长更应该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去上学、去学习方面,而不是“炫耀”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