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状元毕业后不满收入啃老9年, 反问父母: 我凭什么给别人打工

高考状元毕业后啃老9年,只因不愿给别人打工,父母一句话让人唏嘘不已

作为全国瞩目的大型考试,高考成绩一直都是每年的固定热点话题,而高考状元自然是关注的焦点。不过,高考状元并非金字招牌,即便是进入国内顶尖大学,也并不意味着前途无忧。

654分高考状元毕业后“啃老”

年轻人“啃老”一直都是让许多人非常不屑的行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啃老”的年轻人大都是胸无大志、早早辍学不经世事的一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刘琦,湖南一个农村里出来的高考状元,当年总分达到了654分,成功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原本是一个无比励志的逆袭故事,他的父母自然十分高兴孩子终于有了出息。不过,在大学毕业工作一年之后,事情发生了转变,刘琦以工资达不到预期决定辞职。随后,他辗转多地寻找新工作都无疾而终,于是选择回家“休整”。但是,没想到这一休息就是9年。

在家“啃老”的这9年时间里,刘琦并没有专注于提升自己,几乎可以用“无所事事”来形容。要么是捣鼓一些所谓的小发明,要么就是看看电影,无论父母如何规劝,始终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着在家“休整”。为了帮助刘琦早日回归社会,父母曾帮忙找到一份保安的工作,但刘琦知道后勃然大怒,认为父母看不起自己,干脆整日闭门不出。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刘琦并非没有任何愧疚,但他表示自己不愿意出门工作,确实是认为自己还不够优秀,只有学习了更多的东西和本领之后才行。对于孩子的种种表现,刘琦的父母曾说过一句话——“我还是想挽救你”。

作为高考状元,当年的天之骄子,又毕业于名校,对于工资收入的期待高一些也无可厚非。但是,仅仅因为工资收入达不到预期就选择辞职,没有去考虑自身能力是否对得上这份收入,着实有些草率了。其实,归根究底,还是这位高考状元没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在角色转变上没有认识清楚,也不了解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的。

近两年,教育部一再强调不得开展对高考状元的宣传和包装,甚至不允许将高考成绩反馈给学校,避免学校拿来作为高中招生的“资本”。其实,这种做法不难理解,暂且不说高考状元的情商如何,过度的宣传和包装,不费吹灰之力的高额奖金甚至成套房屋的赠送,非常容易将未经世事的高考状元们引入歧途,甚至会再次出现另一个“刘琦”式的悲剧。

高考确实是不少考生改变命运的关键一站,但并非决定考生成败的唯一一条路。当前,不少地方的中考已经开始“分流”,一半左右的考生将直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另一半左右的考生则是进入普通高中参加高考。而且,高级技工的缺口不断增大,工资收入也水涨船高,必然会吸引不少考生选择这一条路实现自身的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