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着孩子去羽毛球馆运动,本以为周末孩子们都去上补习班,场地肯定很充裕,可是没想到却是一席难求。
和旁边的妈妈们一聊天才知道,因为中考的体育分数在逐年上升,体育如今也已经成为培训机构的热门项目。
近年来,很多培训机构打着“中考提分冲刺班”的口号吸引家长购买课程,体育类辅导班的噱头更是花样百出。
而让人费解的是,这样的课程明明陷阱很多,报名者却依然异常火爆。
这其中的大部分父母,与其说为了孩子,不如说是为了分数,他们费尽心思,却忽略了孩子的未来绝不是一两门分数就可以决定的。
孩子成长之路漫长,未来有各种可能性,好分数不一定就意味着好的未来,那些花高价给孩子上补习班的父母,未必就能帮孩子谋来一个锦绣前程。
01
以分数为目的补习班
只会降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网上有个很火的演讲,题目叫《教育,我们这一代父母的迷茫》。
演讲者是一位大学教授,也是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的爸爸,他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年教育改革的前提就是,哪个很重要,那我们就来加一门考试。”
语言犀利,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因为注重文化课,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为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就加大体育的考试力度。
初衷是为了帮孩子增强体质,可最后却只是增加了一门应试教育科目而已,身体素质是否得到提高不得而知,孩子压力变得更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邻居家的孩子现在上三年级,但从幼儿园小班开始他就已经辗转于各种辅导班。
看着孩子不错的成绩,孩子妈妈一边欣慰,一边给其他家长传授经验,呼吁他们多给孩子报辅导班,说孩子成绩好都是得益于此。
可是最近,孩子的成绩一下子下滑很多,孩子妈妈开始变得郁闷,时常跟周围人诉苦,对孩子明明已经通过辅导班学习了很多超前知识,成绩却无缘无故下降表示困惑。
因为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位妈妈每个周末依旧把孩子安排的像个陀螺,丝毫不知道孩子在她的逼迫下,已经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大家为了分数都你追我赶,生怕输在了起跑线,殊不知,人生是一场长跑,到终点的才是胜利。
考试只是取得人生阶段性胜利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取得胜利的过程,然而,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结果,孩子内心经历了什么他们从不关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
我们教育孩子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懂得生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只注重分数,孩子不仅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更难把学习当做一辈子的事,浪费时间和金钱不说,还忽视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02
家长盲目跟风,最终会拖垮孩子
给孩子报辅导班,却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每天就像一个提线木偶等着被安排,精神变得麻木不堪,更不知兴趣为何物。
这样上辅导班如赶集,不仅让孩子变得痛苦,家长也是耽误工夫白花钱。
但事实上,在很多家长眼里,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就是取决于给孩子花钱的力度,总觉得孩子不优秀,不是家长没教好,而是钱没花到位。
之前,有个火爆的传言:“月入三万却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三万的花销中,孩子出国游学费将近2万,钢琴课200元一节,游泳200一节......
家长们总是抱着“别人的孩子正在在弯道超车,我家孩子又怎能落后?”的想法,忍着心痛,拿钱买个踏实。
正是在这种盲目地攀比中,家长强烈的控制欲让孩子逐渐失去了独立和自由的思想,变得隐忍,最终失去拼搏的意志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某高校曾做过一项调查:
一年级新生中,相当一部分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表示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甚至有个别极端的学生产生过放弃自己的想法。
以分数高低去界定一个孩子人生,这个孩子长大了之后很可能失去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因为大人的世界是没有分数去界定的。
一旦失去了分数为衡量标准,孩子就会变得迷茫,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更不知道该朝哪里努力。
所以,家长即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也千万不要跟风教育,自以为是的逼迫孩子超前学习,不仅大人身心疲惫,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拖垮孩子。
03
尊重孩子的个体发展,未来走得更长远
经常会听到有家长这样说:“等孩子考上大学了,我就不管了。”
父母的普遍心态就是孩子只要考个好分数,进名牌大学,这就是所谓的“成功”。
但是却不知道,唯分数论只会抹杀了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
某著名机构创始人米雯娟,高二时突然想辍学去创业,觉得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她的想法得到了舅舅的大力支持,于是她一边和舅舅一起创业,一边自学考取了专科和本科学历。
2013年米雯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商业模式更是得到很多商业大佬认可。
教育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们培养孩子的是终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让其成为考试的机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才更利于她未来的成功。
米雯娟的成功,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高考很重要,但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清楚高考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小段经历和考验,分数只代表着他们的过去,只有尊重孩子个体发展,引导他树立坚定的目标,孩子的未来才会有更多可能性。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
“关爱孩子,不是用爱把孩子关起来,恰恰相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去奔跑、去锻炼、去跌倒、去成长,除了保护,更有一种激励,更是一种要求。”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是孩子探索人生的指引者,而不是束缚者和控制者。
只有学会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他选择,孩子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去克服人生中要面临的所有挑战和困难。
分数不是人生的决定性因素,补习班更不是万能的。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爱和包容里,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