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很多家长或许已经开始着手于考生的报考工作了,想着赢在起跑线上,早做准备总不会错,但你真的知道怎么报考才是最正确的吗?最不浪费分数的吗?
在进行报考工作时,很多考生和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无从下手,毕竟目前的报考工作都是在知道了考生准确成绩之后进行的,但符合要求的学校还是有很多选择的,想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心仪的学校,也算是一件大海捞针的事情。
报考为什么总是困难重重?
时间紧任务重,从得知成绩报考到提交最长不超过5天
虽然不同省市公布考试成绩的时间有所区别,但对于报考工作的时限要求都大相径庭,一般控制在3天左右,最长不会超过5天。虽然不同成绩的考生时进行分批次报考,但每个分数段的考生所拥有的期限都是相同的。
这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就是时间紧任务重了!想要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找到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学校需要家长付出很大的心血和精力。甚至是不眠不休地翻阅报考资料和相关书籍,这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要比高考更叫人揪心。
考生和家长对大部分学校的了解不详细,从前没有经验
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都是人生第一次经历高考志愿填报,并且在这个方面也都是外行,除了那几所人尽皆知的高校之外,对于其他高校差不多都是“零了解”。无论是学校的王牌专业还是录取分数还是校园环境等等,都是一无所知。
并且也总是担心会有更好的学校,即便是遇见了符合学生要求的学校也不敢填报在表格中,生怕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就“葬送”了学生的前途。因此很多考生和家长索性将填报志愿这件事直接交给“专业人士”,但往往结果也都不是太理想。毕竟这些“专业人士”的目标是录取成功,而不是将成绩的价值体现到最大化。
分析:
既然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于填报志愿存在很多认知空白,那为什么不多听听相关人士的建议和观点呢?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可取的,但起码收集很多信息之后一定会存在一定的好处的!大不了自己再做一些信息筛选或是整理而已。
报考重“专业”还是重“学校”?听听郑强教授怎么说
“工匠主义者”一定要用专业选学校,专业含金量一定要高
在郑强教授的观点中,提出了“工匠”这个概念,在他的理解中工匠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对于那些在某个行业中有所建树者的赞美。凡是能够被定义为工匠的人,一定都是非常精通这个行业的人,可谓是“术业有专攻”的最佳体现。
所以,对于那些对某一专业非常感兴趣,并且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的考生,就可以得到启发,凭借偏好和心仪的专业进行学校的筛选,尽可能地选择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要是能够选择全国数一数二的专业就更好啦!
因为这样在毕业之后,找对口工作时,用人单位对你的专业和学校一定有所了解,所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些。并且在大学阶段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学以致用,这也是对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在工作中也可以得心应手。
“高端工作主义者”重视学校就可以,专业随便都可以
学校的含金量往往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比如你是一所名牌大学非常普通的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应聘一些高端工作的时候,你的学历就会成为你的敲门砖,因为这些工作的应聘要求都是“明码标价”的,毕业院校含金量足够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那些没有什么情有独钟的专业时,你就可以从学校下手,首选筛选出在你的能力范围内,知名度较高的大学,然后在大学中报考分数要求较低的专业,并且千万要选择服从调剂,这样一来,你的胜算可能就非常大了。
总之,报考志愿千万马虎不得,不能因为嫌麻烦就敷衍了事,到时候受伤害的可是学生自己,要知道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是学校时,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也是很大的考验,甚至会影响到毕业!
今日小结:
对于郑强教授的建议你觉得对你的帮助大吗?另外你在进行报考时,还会关注学校的哪些方面呢?学费和地理环境会不会在你的考虑范围内?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于报考学校这个问题上,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