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作为想混文凭的研究生, 「社会性死亡」后怎么快速成长?

要说起考研的原因,本人的实在简单又草率,就因为不愿意找工作。苦苦地把自己熬进了研究生的世界,本想就简简单单地混个文凭,谁知道遇到了不少难题。

研究生的毕业证并不好拿,发文章做实验,再加上一个稍微严格的老师,我前期的懈怠埋下了不少雷。

该做的事情照做,让我干啥就干啥,但缺少积极性,总想着反正不可能延毕,就这样吧。却万万没想到,一直放养的老师突然想要开个组会看看大家的想法。

辛苦熬了两个夜,却依然讲得乱七八糟,当场小组有五六个人,总共三个多小时的小组会议,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我遭遇了近一个多小时的批判。

之后更是遭遇了几个不同层次的轰击,有对比式、打击式及失望式。

最后,听见老师告知我:「我不会再管你的毕业,再这样,延毕就自己担。」

我一度不知怎么应答,之后更是陷入了微信恐惧症,害怕看见组里的消息,害怕看见导师的头像,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仿佛已经被老师抛弃的我,一时不知道何去何从。

能动的重要性

首先,不要以为只需要听从老师和师姐们的安排,就是研究生涯的全部,这个思想是极大的误区,尤其是没有规划的研究生群体。

原因很简单。师姐老师们都很忙,没人有空去为你的研究生生涯做策划。

有时候,会以为忙碌了一天就是很好的安慰剂。但实际上剖开一天的杂碎,什么去报个帐啊,去帮师姐取试剂啊,真正花在自身成长方面的时间非常少。

甚至在第一次聊天时,老师问我,你最近干了什么?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却发现做事不少,实质的结果却一点也说不出来。

其次,我沦为了没有思维的工具人。我将自己和上进的室友 A 进行了对比,发现我们在面对同一个问题上的反应完全不同。

之前,老师给了我个课题,我开心地以为按照上面的去操作就行了,也没去深究这个课题的背景和思路,关注整个课题组的整体方向。

然而室友不同,她会阅读大量的文献,整理个思路图,关注最新的动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她很了解自己每个实验步骤的指向是什么,需不需要再添加什么,或者是由于试剂的价格超支,那么可以用什么其他的实验替代,来确保实验的完整性。

甚至有次,师姐发给我的实验技术路线出了岔子,忙碌之下,她误将不同课题的混杂在了一起,我虽有疑惑,也没想着提问。

按着做了一半,才发现,问题大了去了,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和成本。

工具人的后果就是,缺乏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并且无法明确自己文章的定位,很可能做出来的文章由于缺乏新意或者创意性不行而迟迟无法被接受。

最后,周围人的态度是会变的。

如果你呈现的状况是消极的,随意性的,那大家对你的标签也是如此。

有次聚会时,师兄说道:「诶,反正你也不关注,说了也不懂。」

最后迎来的就是组会的爆发。

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苦果总有一天会尝到,只是时机早晚的问题。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该如何自处?就这样一棍子把自己打死,破罐子破摔?

不,还有机会。

调整情绪,快速给出态度

首先,在遇事之后,我陷入了崩溃之中,开始担心在他/她人眼中的形象,也担心从此后就被彻底地放弃。

这时,无论大哭一场,还是找人倾诉,都是很好的办法。

但我很快地想明白一件事:无论是老师和师姐的情绪宣泄,大多的点都在于整个课题的进度,而并非针对个体。

所以,我要做的是,快速复盘,抓住问题的重点。

如果老师递给了你梯子,提出了你之前的问题,那么快速解决之前的问题,并给出答卷是最好的办法。

千万不要想着破罐子破摔!!!

如同这次,我的问题在于对课题的理解混乱,只顾着照着师姐的做一个漂亮的形,而不是内容。

那么,我花了三天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尽可能整理出新的课件发给老师。

所以,如果是遭遇了他人的发火或者被骂哭了之类的,最好的解决方法便是,等对方情绪下来之后,给出解决方案,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认真的。

明确方向,建立长期和短期目标

当然,上面的方法只是急救用的。

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自己的成长和态度。说白了,如果你只是为了他人的态度,那么问题总会反复出现。

将自己的目标具体化,不要总是列单单的几个字,例如「安全毕业」,「发 SCI」之类的,这样子是不行的。

你得清楚,这个目标需要做些什么,可以分为什么方面,具体条件又是什么。例如:怎样的文章才能发 SCI,我的课题设计分为了哪几个方面,它需要什么,现有的条件支不支持等等等。

如果你对接下怎么做一无所知。那么你可以关注一下周围优秀的人,观察他们日常做的计划和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注意,不是照搬。

最主要是化被动为主动,转变思维方式。

积极沟通,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走出自己的颓废圈,还要保证不反弹,这是需要时间的。

最刚开始的一个月左右,是最难的阶段,无论是环境还是自己的心境,都会影响自己。

所以,选择记录是最好的方法。刚开始,认识自己是重要的课题。

不要觉得,这是个简单的事,回忆一下,你知道自己做事的速度、面对问题的态度、什么时候精神最好、适合怎样的工作节奏、每天做了多少事?

这样做的目的是你会给自己安排合适的计划,而不是一股脑上来就是,我今天要写篇 SCI。

然后,你就会经历打开电脑-码字一小时-成果一行字-关机-思考人生的熟悉循环中。

刚开始记录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

1. 今日安排;

2. 完成程度;

3. 任务复盘(是否遭遇了打断、走神没、原因等)。

之后,去进行调整!不要觉得写了就完了,这东西是结束不了的。

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对这个课题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方式,积极和师姐老师沟通是必要的。

每个周对自己的整个实验进度和计划进行对比,也可以询问师姐安排的合理性和建议。只要你在加油地成长,你就会收获到很多的善意和鼓励。

实战操作

例如,现阶段我的任务是如何在年底完成自己的课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它便是我的主线任务。

我尝试过很多的 APP,发现都没能坚持下来。现在,我采用的是思维导图,将自己的课题分为不同的阶段,记录下每个阶段的预期完成时间、遭遇的问题及最后的解决方式。

注:红圈代表正在完成的事情

这是对任务的梳理。当然,目标不是定下就不能变动了,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变动。

随后,便是把任务安排下去,并且认识和了解自我。

每周日,我会花半个小时打开导图,将任务登记上日历,除了主线任务,偶尔还会遇见些突发任务,也都写在上面。每天开始前,把任务细化,结束时进行复盘。

注:这是 word 版本,本人是打印出来,实时记录。

是不是听起来很麻烦?

但实际上,我每天耗在这上面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半个多小时,但生活明显没有以前忙乱了。要说起来,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可能都比这多。

周日,看着自己完成的事情,都会有一种难得的满足感。

当然,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采用 APP 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最后,你要明白,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完成的课题,如果之前落下了,那之后也会补回来的。但记住,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只要想开始,都会有好结果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