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现在教育机构面临的问题接下来如何做?

与以往几次治理“风暴”不同,本轮政策的矛头并不止于机构在课外培训中的违规行为,更针对于课外机构作为“影子教育”,背后衍生出的教育焦虑、教育公平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深层问题。在监管加强的背景下,另一方面的措施也在各地陆续出台。

一些机构的内部人士用以形容目前其所处机构人们面对政策落地前的忐忑心情。包括他在内的众多教育机构人士形成的普遍共识是,政策趋势已定,“靴子”迟早落地。

“教育是抗跌增值的一个砝码。”一位家长如是说。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而对于教育和知识的认知也在被人们不断完善。而退到二十年前,人们也许想不到,教育产业如今会发展到全民报班的状态。

当家长的需求与课外机构不谋而合,催生了教育培训行业庞大的市场规模,而这也是校外教育监管的难点所在:在现行的升学制度下,教育的焦虑和需求彼此牵引,像滚轮般载着学生一路冲刺。

聚集在海淀区某大厦内的几十家培训机构,一片静寂。这里连同它身后的一些机构,曾勾勒出中国家长最繁忙的图景。现在,走廊中除了偶见一两家开放着大门聚在前台聊天的员工,就是已经上锁的玻璃门。

3月31日下午5点-6点的1小时内,未有一个顾客上门咨询。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前台的员工指着已经关门的另一家培训机构的玻璃大门说:就在今天上午,目前大厦内的培训机构未有一家开放营业,门店只做咨询服务,上课全部转为线上方式。

在过去十几年,海淀一直被视作中国教育重要地标之一。不仅因其毗邻知名学府,还因为这里聚集着北京城内为数众多的课外机构。每天放学后、每个休息日,都有大批家长带领孩子上补习班的匆忙身影。如今,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这里的线下培训活动在1月初被北京市政府暂时按动了停止键。

海淀黄庄的“熄火”已经持续两个月,尽管按照机构门前告知书中的相关内容——在政府允许恢复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后,培训机构需满足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前提下即可恢复营业——但由于近期政策对于课外机构监管趋严,线下复课行动仍在缓慢推进中。

截至3月30日,北京市已恢复72家培训机构线下复课。但一些已经获批开启线下课外培训的机构也表达了谨慎的态度。其中一位机构的管理层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公司内部讨论后还是决定暂缓开启线下课程。

北京政策趋紧并非无迹可寻。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来自政策层对培训机构的喊话和监管风声愈趋紧张。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治理整顿校外机构被明确列为今年教育工作重点,到近期两会中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种种迹象均预示着新一轮规范治理课外培训机构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酝酿。

与以往几次治理“风暴”不同,本轮政策的矛头并不止于机构在课外培训中的违规行为,更针对于课外机构作为“影子教育”,背后衍生出的教育焦虑、教育公平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深层问题。

3月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在“十四五”规划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义务学校要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供给,保障课后服务时间。

两天后的4月2日,海淀一些小学家长相继收到学校通知:为落实区教委有关课后服务精神,按照文件增加体育锻炼和学业辅导时间。从4月6日开始执行错峰放学时间。放学后将增加第一时段体育锻炼和学业辅导(至16:00)。第二时间段:兴趣班与社团活动(至17:50)。

政府目前在做的是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改革,以建设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目标,从校内到校外,教育到教学,从学习到评价,从考试到招生进行系统性改革。所以,政策整体逻辑是希望校外教育配合整个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改革,不要助长教育焦虑,不要引导学生家长“抢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