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985研究生跳楼身亡, 6个月4位研究生自杀: 人人教你成功, 却没人教你接受平庸

Le's Talk

中南大学研究生跳楼身亡

被“不完美“论文压垮的上进青年

他从偏远农村走出,寒窗苦读20载,一路奋战,成绩优异;

他就读于“985“、”211“双一流名校,拥有常人羡慕的­­高学历;

他学习认真,听话懂事,平时喜欢吃鸡,玩王者荣耀,不过他也很勤奋自律,刚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重要论文;

4月21日6时许,他从学校楼顶坠落,将生命定格在24岁。警勘察现场后,排除他杀的可能。

坠楼处

他是黄学玲,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工程专业2019级研究生,原本还有一年就毕业,等待他的应该是无限可能。

他的死亡信息淹没在众多五一话题的讨论中,没有引起多大的社会关注。

然而,我却觉得,应该有一些关注,来聆听他所代表的群体,想要呐喊却喊不出的声音。

如此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走上了不归路?

他是被一篇“不完美”的论文压垮的。

4月19日,远在福建龙岩的妈妈王秀义接到儿子焦急的电话。

儿子说自己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出错了。因为署了院长和导师等多人的名字,他担心最后连累到老师,“严重的话可能没办法毕业。”

黄学玲说的“论文出错”,是他今年发表的一篇SCI论文。在学术界能够发表一篇SCI论文就是对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

4月10日论文刚发表时,他是开心的,不过随后他发现论文中有配图导师没有修改到,接着又发现有公式用错了,他开始陷入极度焦虑。

从4月16日起,他给好友林一打电话倾诉,说自己的论文短,问题多。

他和室友,同学交流过这个问题,觉得室友已经把这个消息扩散出去,整个院都知道了这件事,一旦被举报,会被判定学术不端,拿不到学位证无法毕业。

最重要的是论文上面带了院长、导师等多人的名字,怕他们受牵连,很自责。

近几年来学术风气抓得很严,一旦论文被认定为学术不端,所有作者都将不同程度受到牵连,轻则稿件被撤,重则剥夺学位,撤销已有职务。

在电话里,他的声音都是颤抖的,很慌乱。

他想过撤稿,但导师的意见是做实验进行验证。而他补做的实验都很不顺利。他觉得,论文事件以及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已经无法挽回。

同龄人已经工作、结婚生子,有稳定收入,而自己却在重要关头出了错。

拿不到毕业证、会连累导师院长、读到研究生功亏一篑,离“成功”更是遥遥无期,拿什么来报答家人的培养和期待。

一件件堆积起来,都成为了压死他的稻草。论文出错只是其中的一小环。

有时候击垮一个人的,不是突如其来的厄运,而是付出所有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出路和希望。

这些拼尽全力却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就像钝刀割肉、如蚁噬骨一般,一点点消磨你和命运抗争的意志。

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焦虑,最终选择一跃而下。

有人扼腕叹息,一位优秀的学子仅仅因为一篇论文就自杀,“读书读傻了。”

也许还有人指责他“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太脆弱,一点小事就寻死觅活”。

事实上,研究生、博士生因为毕业压力而自杀的,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2

Le's Talk

世界一直教我们如何成功

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

短短半年时间,仅一所大学,就先后有4位研究生选择自杀,其中3位已经离世。

2021年4月8日,南大仙林校区一位女博士跳楼身亡;

2021年3月13日,南大鼓楼校区一位男研究生跳楼;

2020年12月4日,南大仙林校区一位女研究生烧炭自杀;

2020年9月19日,南大仙林校区一女博士跳楼。

扩大范围,还有很多年轻生命因为学业压力而消逝。

2019年6月,美国弗罗里达大学一位中国博士生陈慧祥在学校办公室上吊自杀,他的遗书透露自己被华人导师逼迫发表问题严重的论文,提出撤稿屡屡被拒,重压之下选择自杀。

2020年5月9日,中传26岁女研究生黄某某坠楼身亡,家属微博发文称她论文被导师刁难,难以通过无法毕业,导致精神崩溃自杀。

如此密集的研究生自杀事件,难道都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吗?

显然解释不通。

这些优秀学子为什么会“想不开”自杀,从她身上能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2020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自杀身亡。

自杀前,她在微博上以“红烧土豆叶”的昵称发布了自己的遗书。

她的遗书不算长,就像和朋友分享生活一样,用戏谑轻松的语气留下了她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段话,然后转身离开。

总结来看,她主要说了以下几点:

老师指导水平不高,不靠谱;

实验设备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正常的,经常被实验搞到崩溃;

实验数据让人绝望,一次次重复着做无用功;

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担心无法正常毕业;

她的遗书当时冲上热搜第一,有8.2亿阅读,35万条评论。

其中让人心酸的一部分,是她形容自己“太笨,太懒”,“给国家添麻烦”。

“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那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去死吧。”

没有导师PUA,没有性侵,没有生活巨变。她就在普通的一天,用一根绳子,一个铁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对自己有高要求,高期待,最后发现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时,情绪就崩溃了。

她的委屈,失望,绝望,让很多研究生博士生都感同身受。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读研期间有多绝望?

底下有人回答:“差点想抛下一切走向毁灭”。

“身边的人都很优秀,就算自己拼了命也赶不上他们“

“毕业要求太高,比登天还难,自己不可能拿到学位证。

要是退学了怎么找工作,学业是自己引以为傲的,在世上活了二十多年,除了学业什么都没有,要是退学了宁愿不活了。“

这位学生的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上进,在高考,研究生考试这座独木桥上超越了很多人。

但同时,他们也在承受很大的压力,面临学校和家长的高期望。

当付出努力也不能成功时,就会陷入无尽的焦虑。

他们曾经也充满了朝气,却被现实磨平了棱角,被现实意义的成功压弯了腰。

不禁感叹,这世界从来都是教我们要如何成功和卓越,却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小时候很多人都有自己朴素的梦想,长大后的梦想都变成了买车买房,找好工作。

耳边充斥着 “不要一生碌碌无为,还要安慰自己平凡可贵“的励志鸡汤。

特别是越来越内卷的时代,我们更要加速、要拼命读书、拼命赚钱。

你优秀,别人比你更优秀,以前付出一倍的努力,现在付出十倍也不一定能达到。

越来越卷,带来的就是越来越焦虑。

努力奋斗拼搏没有错,只是我们要允许有一些人,经过努力后还是没有成功,要接受有时候注定要面临失败,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

当不了科学家企业家,当好一个面摊小老板也挺好;

找不到城市里的好工作,回老家考公务员做电商也挺好;

北大毕业,没有光鲜亮丽的工作,卖猪肉、当网红也挺好;

没有谁可以定义别人的“成功”。

就像李雪琴去年说的:我们得允许北大毕业的一些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陈道明也曾在节目中说过:“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或甘于平庸。”

有时候,生与死的抉择,只在一念之间。

如果这些选择自杀的学生们,没有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允许自己和失败和解,或许他们还能鲜活的活在人世间。

#3

Le's Talk

如果人生太难

请跟自己和解

少年时候,我们谁都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长大后以后才发现,不被世界改变就不错了。

作家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

当你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当你竭尽全力仍然无能为力的时候,当你发现自己平凡并接受自己平凡的时候。

终其一生,我们摸爬滚打的,不过是滚滚红尘里的烟火尘埃。

毛姆曾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其实,能把平凡的一生过好,就是最大的幸福。

接纳平凡的自己,是一种能力。接纳平凡,不是平庸,而是一种智慧。

这种能力,能让你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更通透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还记得郑州那位96岁摆夜市卖菜馍的老奶奶吗。

她年纪那么大,还坚持每晚十点出摊,凌晨5点收摊,上午买菜,下午休息,这样平凡的生活,她坚持了整整三十年。

她的人生态度很豁达。

她说“就算自己老了,也要做个有用的人,和打麻将跳舞的人抢地方,这样没什么意义。”

她说“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心里没执着,所以很快乐。“

你能说一辈子卖饼,并且过得很快乐,不算是一种成功吗?

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过着平凡的一生,在平凡的一生里,也会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当我们压力太大的时候,痛苦得难以前进的时候,不妨放过自己,收拾一下心情重新出发。

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并不是因为前面有千万人阻挡,而是你这一生都在和自己的平凡对抗。

如果人生太难,不妨与自己和解。

接受父母是个平凡人,接受自己是个平凡人,接受孩子是个平凡人。

这世上最不幸福的,是命比纸薄,还心比天高。

你面对平凡生活的态度,隐藏着人生幸福的指数。

汪国真在《平凡的魅力》中写过:

“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我的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

亦舒曾说:当我40岁,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这就是成功。

没有人能定义你平不平凡,你可以只活给自己看。平凡的人生,也可荡气回肠。

如果成功太难,我希望你能只做自己。好好活着,向前看,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简介:乐先生,90后老媒体人,千万级爆文作者,肉身平凡,头脑性感。关注乐先生说,和我一起独立看世界,深度聊人生,让思想与灵魂共同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