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志愿填报不靠谱? 两种钱该花就花, 三种人莫打交道

5月31日,新华网发文质疑高考志愿填报,指出这个行业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数据时效,二是性格测试,三是专业资格。我来帮你一一分析,再说说作为家长,哪两种钱该花就花,哪三种人千万别碰。

一、三个问题

新华网指出,很多志愿填报软件的数据是往年的,并不能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我认为,这种措辞是很容易引发歧义的。

在考生进行志愿填报之前,“录取线”是不存在的,每所学校只有招生计划数。简单来说,全国考生用脚投票,填报志愿并被学校录取。每一所学校录取的分数最低的一名学生的高考分数,就是这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想要判断能被哪所学校录取,你只能从往年的录取分数和录取学生排名里面找答案。靠谱的数据卡,肯定收录了至少最近三年的院校录取数据,不符合这个条件,可以认为不靠谱。

新华网指出,很多咨询师在做咨询的时候,会加入性格测评,目的是方便收费,增加服务流程,体现价值感。这种判断是有依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所谓量表测评的准确度能够达到60%,就已经算是很高了。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常会在得到量表结果后,与测试者进行面对面澄清,确认结果。目前市面上的测评产品我基本都接触过,能够直接推导出学生所学专业的产品,我都很难找到科学依据。

新华网从专业资格上也对高考志愿填报进行了质疑,提出目前市面上高考志愿咨询师的认证和培训有速成的感觉,消费者很容易上当,被“江湖骗子”收割。我个人认为,这句话说得对。

高考志愿规划师,并不是一个国家背书,并且进行严格认证的职业资格。社会上凡是此类行业,难免鱼龙混杂。对消费者鉴别起来比较困难。靠谱的高考志愿规划师,不仅对于录取规则和填报规则十分熟悉,对大学信息和专业信息异常了解,而且通常从事这个行业时间比较久,年龄不会太小,对人生有一定的理解。

二、两种钱

我个人认为,对家长来说,两种钱还是该花就花,一是数据,二是咨询。所谓的数据就是往年各所大学、各个专业的详细录取信息。每年录取多少人?最低分是多少?平均分是多少?最高分是多少?这些分数对应的排名又是多少?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比较有价值的,虽然网上有不少免费的信息,但这些免费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整体上不如收费数据。

第二种钱就是咨询。对于那些靠谱的高考志愿规划师来说,他们每年的“营业时间”基本集中在高考出分之后,志愿填报之前。多则两个月,少则只有几天。这期间他们的时间都非常宝贵,想要得到他们的帮助就得付出相应的费用。但在此之前,你需要用你的慧眼识别出那些不靠谱的人,避免这份钱白花。以下就是三种特别不靠谱的人。

三、三种人

第一种人是只拿分数说话的人。你去咨询的时候,他是会跟你说,保证不会给你浪费分。他不考虑孩子自己和你们家庭的情况,他也不在乎孩子学习哪些专业,去到哪些地域和哪些大学会比较合适。这种咨询师有可能只是拿着一套数据给你填报,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

第二种人是对学校和专业一无所知的人。大学的建校时间、硕博点、保研率、院校层次、所在地域、分分合合,都与填报息息相关,专业的就业领域,所学课程,都与未来关联紧密。你对某一所学校或者专业的问题,如果对方无法回答,只能回避,那他通常是从业没有多久,或者是打算捞一笔钱就跑的人。

第三种人是自称手眼通天的人。这种人会对你夸下海口,把往年的经历说得天花乱坠,甚至有意无意对你提起,认识某某某,可以操作非正规录取。要知道,咱们的高考录取是全天下最严密、最公平的录取之一,几乎从填报到投档再到录取,全部是电子系统操作,人为可干预因素极少。敢于跟你承诺,说大话,收你巨额钱财的人,一般都是骗子。

以上就是我对新华网三个问题的分析,以及我认为作为家长,该花就花的两种钱和该躲就躲的三种人。对此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