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生“兴奋”:真没想到,高考是我3年来发挥最好的一场考试

数据显示,全国有1078万人报名参加了2021年高考。今天,这一千多万考生“解脱”了,无论高考成绩如何,起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不要再为高考伤神了。

因为大家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不同的预判,所以从高考考场中走出来的学子们有不同的状态。有的垂头丧气,有的异常高兴。有些考生上午理综考完就觉得“不行了”、“考不上大学了”;也有一些考生憋着一股劲,直到下午英语考完才表现出难过或兴奋。

比如这位高考生,英语考试一结束,刚走出考场的她就欢呼雀跃地对等在门外的父母说:“真没想到,高考是我3年来发挥最好的一场考试,也是我考得最顺手的一场考试”。

该高考生或许说得有些夸张,但其心情一定非常好,他对自己的表现很是满意。父母也肯定会因为他的话而会对他的高考成绩产生很高的期待。如果高考的确是他3年来发挥最好的一场考试,他的高考分数大概率会出乎意料地高。不过,分数高不代表就能上好大学,这要看整体的考试情况和个体的高考志愿填报情况。

倘若是因为高考试卷整体难度一般导致的自我感觉良好,那整个区域的高考分数都会普遍较高,本科线、一本线就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分数高不见得能被知名高校录取,高考成绩在全省的排位才是关键要素。不过,即便高考成绩在全省排位较高,若高考志愿没有填好,高分也可能只进普通大学。下面我们就志愿填报的一些技巧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帮助考生避“坑”。

首先,认真了解志愿投档规则

现在的志愿投档规则基本都是平行志愿填报,就是先按一定规则对每个高考生计算出投档排序分数,按投档排序分数将高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是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实践证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有效地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如果不认真研究规则,还是有掉到“坑”里的可能。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有些高考生对所报高校的专业期望值过高,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有些高考生忽视了少数高校部分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方面有较高要求;有些高考生志愿排序不当,导致没有被录入理想的专业……

这里给高考生们几点建议:1、仔细研究高校《招生章程》,看清楚拟报高校的录取要求,不填报自身条件或单科成绩不达标的院校或专业;2、尽量填满专业志愿,适当拉开专业志愿层次,谨慎选择“服从专业调剂”;3、填报志愿不要太随意,不想学的专业坚决不填,若填报中外合作专业或其他高收费专业请考虑一下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其次,准确定位,合理搭配

虽然知分填志愿大大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难度,但我们仍然不知道各校准确的投档线,因此预估高校调档线非常重要。考生应根据招生考试院发布的一分一档成绩统计表,了解自己高考成绩在全省的排位,然后再综合考虑拟填报高校近三年投档分数线、该分数线当年在全省的排位,这样才能对志愿填报进行准确定位。

一般情况下,人们采取的填报策略都是“冲保稳”。如果平行志愿是6个院校,可以选择“222”阵型,如果平行志愿是10个院校,可以选择“343” 阵型。“222”阵型就是选择2个院校在前面冲一冲;选择2个院校在中间稳一稳;选择2个院校在后面保底。“343”阵型的道理跟“222”阵型一样。

话说回来,高考成绩出来尚需要一些时日,志愿填报也还早,这几天可以暂时不用考虑,放松心情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实际上,很多考生已经在用行动践行着“狂欢”,他们好不容易告别了“魔鬼般”的生活,放纵一下能被人们理解。但考生们需要把“狂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度,不然可能会“乐极生悲”。而此时,家长应该参与进去,花点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陪孩子乐一乐,这样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较好地监督全程,可以把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