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高考与应试体制》,陈彬莉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6月。
新中国成立后,高考(大学全国统一考试)作为举国教育体制,自1952年首次施行,至1966年中断,又从1977年恢复至今,曾令无数人改变人生命运。它是每一代人共同的话题,伴随着高考制度改革,每一代人记忆里又有着独特的细节。又到一年高考时,这一天会载入每个人的史册,又会留下无数的叹息在随后的岁月里不断咀嚼。
这本书的书名完美地诠释了它的内容——梳理了作为应试体制结构基础的高考从1949年前到1977年后三个时间段的政策与变化。以内蒙古自治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系统作为调查对象,将贫困地区考学竞争的激烈化呈现出来。当高考成为学生能够摆脱艰苦生存环境、实现社会地位升迁的制度化途径时,他们表现出来的刻苦十分惊人。高考如何被决定?又如何决定其他?作者试图说明应试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行为,对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文化竞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应试体制在对学生、老师与大学的分类和规训中强化了高考的地位,这使得高考成为许多教育矛盾和社会矛盾的集合点与表现点。这本书也是作者陈彬莉的博士论文,她的指导老师马戎在序言中写道:“在选拔优秀人才的同时真正体现教育公平,为来自农村和基层社会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优质的学习机会和社会流动渠道,将仍然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儿童文学概论》,朱自强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
童书市场如此丰富,但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找寻适合自己孩子的书。这就像面对一堆零散的硬币,很难估算它们的数量,但如果把它们分一分类,心里就有数了。
童书,广义上都可以归为儿童文学,在这个大框架下,它们可以分为韵语儿童文学(童诗、童谣等)、幻想儿童文学(民间童话、创作童话、幻想小说等)、写实儿童文学(儿童小说、儿童故事等)、纪实儿童文学(传记、报告文学、传记等)、科学文艺(科幻小说、科学美文等)、动物文学、图画书(机关书、科普书、无字书等)。
这本书是基于作者朱自强26年的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中形成的儿童文学理念和知识体系进行的全面总结。第一部分对儿童和儿童文学的特质做了分析,并根据这些特质做了上述的分类。这些分类不仅考虑到了经典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也借鉴了日本儿童文学的分类,还不乏对本质论、儿童观、现代性、读者论和作家论等概念的探讨。带有一定的学术性,但又通俗易懂,有助于我们对童书的理解。
《被风吹落的报纸》,[哥伦比亚] 何塞·萨纳布里亚、[阿根廷] 玛利亚·劳拉·迪亚兹·多明戈斯 著,[哥伦比亚] 何塞·萨纳布里亚 绘,奇想国 | 海豚出版社,2021年5月。
适读年龄:3+
报纸正在慢慢地从很多地方消失,也许很多孩子都没有见过报纸,但每一个曾经买过、读过和用过报纸的人,都能想到报纸的种种“好”。
这本书画的是一份报纸从走出印刷厂后,与它一起出厂的“兄弟姐妹”都被人买走了,只有它被风吹落后纸张四散,每一页去往了不同的地方。有的被用来擦镜子,有的被孩子用来叠小船,有的用来为恋人遮风挡雨……它的最后一页落到一个男人手里,他拿起来读了读,眼中冒出喜悦……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报纸上的名字印的是“EL BARCO”这个单词,它在西班牙语中指的是“船”。作者何塞·萨纳布里亚很喜欢“船”这个意象,他的图画书代表作《随风而逝》讲述的是关于一只船曲折命运的故事,个人网站上,他的名字旁边的logo也是一只小船。
这本书在立意上类似我们在童书新品第3期(一个瓶子的一生可能比人的一生还丰富呢 | 童书新品)里推荐的《唱歌的瓶子》,那本讲述的是瓶子的一生。
《动物狂想曲》,[美]丹·布朗 著 [匈]苏珊·巴托里 绘,阿甲 译,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5月。
适读年龄:1+
这是《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的首部童书作品,包含20首丹·布朗创作的动物歌谣,20首丹·布朗亲自作曲的动物交响乐,由欧洲著名交响乐团录制演奏。
像是给小朋友开的一场动物音乐会,读者需要下载一个APP来播放里面的音乐,这些音乐涉及19种交响乐团的常用乐器,每一首音乐都对应着书里的每一页,与动物的性格相匹配,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玩猜小动物的游戏。
除了音乐,书里还蕴含着寻宝、推理和解密游戏。小读者可以在书里寻找一只藏起来的小蜜蜂,玩拼字游戏,最后再破解两个小谜语。
丹·布朗的母亲是职业音乐家,丹·布朗在拿到西班牙语和英语双学位之后涉足音乐界,曾发行过音乐CD。这本书里的每一种元素都是他对自己童年的回顾,包含父母对他的良好教养。
《漫画中国史1》,铲史官 著,世中文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1年4月。
适读年龄:7+
这本书的漫画部分风趣幽默,文字部分通俗但考究。历史长河里值得拾珍的史料很多,科普历史的图书切入角度和选择重点讲述的内容是书与书之间的主要差异所在。
这本书是这一系列的第1本,后续还要出版4本。第1本讲述的历史时间段是从华夏祖先到战国时期,除了按朝代顺序来介绍朝代的基本概况,还重点提炼了每个朝代的“特色”,在战国时期,就专门用了一章来讲信陵君。诸如夏朝的兴亡史、商朝的女性地位很高等其他历史科普书中不多提及的知识点,这本书里也有介绍。在每一章的结尾,还有一个小专栏“话题聚焦”,对我们熟悉的一些说法提出疑问,“商朝灭亡是因为纣王残暴吗?”“褒姒是怎样'背锅'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根源何在?”等。
在科普朝代极简史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思考方式,或许比简单地罗列史实更能表达对历史的态度。
《伊索的异想世界》(套装30册), [古希腊] 伊索 著,[英] 布莱恩妮·克拉克森 [英] 凯蒂·露丝 等/改编、绘,中信出版社,2021年5月。
适读年龄:4+
这套书是礼盒装,打开后共30本,精选了伊索寓言中的30个故事,大部分故事与动物有关,如《下金蛋的鹅》《宙斯与乌龟》《龟兔赛跑》《狐狸与乌鸦》《狼与小羊》等。
耗时3年,联手全球14位艺术家绘制,精选的故事中有一些较为知名,与市面上各种不同版本的“伊索寓言”相比,它采用的是图画书的形式,每个故事字数不多,且带有拼音,很适合给幼儿园中班到一年级的孩子用来练习自主阅读。
“伊索寓言”是带有教化作用的童话故事,在每一本的最后附有“思考时间”——“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帮助孩子思考这个故事背后隐含的哲理。
《你好,机器人:当梦想变成现实》, [法] 娜塔莎·施埃德豪尔 著 [法] 塞维林·阿苏 绘,中信出版社,2021年5月。
适读年龄:7+
科普机器人的童书并不少见,但这本适合大一点的孩子。它在2016年获得博洛尼亚童书展非小说类特别奖,2016年前后是一个全球都在热聊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时期。如果你参与了那时候的热聊,对这本书的内容不会陌生。
从古代自动机到信息革命,这本书首先是一本人类探索机器自动化的历史,然后介绍了现代社会不同场景下(医院、学校、危险的地方等)机器人的运用。书中也引用不少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等,为阅读带来了一些延展。
未来的孩子将生活在更加自动化的世界里,相比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引发的政治、哲学上的思考更值得我们和孩子思考。
《高空走索人》(2021版),[美] 莫迪凯·葛斯坦 著/绘,爱心树 | 新星出版社,2021年5月。
适读年龄:3+
这是一本追求梦想与心灵自由的勇气之书,再现法国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的旷世冒险,曾获得2004年凯迪克金奖。
1974年,纽约世贸中心双子星大楼即将竣工之际,菲利普·帕特乔装夜潜大楼搭建天际索道,在400米的高空行走,舞蹈,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演,令人提心吊胆又惊叹不已。2001年,“9·11”事件爆发,双子星大楼因遭受恐怖袭击而倒塌,菲利普的壮举从此成为历史的绝唱,再也不可重现。
同题材纪录片《走钢丝的人》曾荣获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2009年第62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英国影片,及2008年第2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