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2021年, 居然有770万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

从小到大,家长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高考也被认为是人生最关键的岔路口之一,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机会。

但是,根据2020年教育部的最新政策,教育部明确表示:“中普比例”要达到平衡,实现普高和中职人数比例5:5。而这也意味着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将无缘普通高中,更别提考大学了。

而2021年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则有1540余万人,也就是说,有770余万的初中生,会进入职业高中。

在分析这项政策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职高。

职业高中,全称职业高级中学,是职业中学的一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中等学校,属于高中阶段的一种中等职业教育。

与普通高中不同,职业高中主要培养中级职业能力的职工和从业人员,会分为各种专业。学习内容偏向于实用性,主要教授科目是语数外和其他专业知识,并不涉及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等普高科目。

相比于普高,职高的师资力量会更加薄弱一些,职高同学参加高考的选择面也非常狭窄,一般的职高同学会参加特定大学的单招考试,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的选择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普通高中升学大多不受专业限制,几乎全国学校都可以投档,而职高学生想要升学,就要求对口专业,而且有些学校并不会招收职高生。

所以如果上了职高,不是无法再继续升学,也不是说与大学完全无缘,但是限制会比上普高多得多。

不能否认上职高一样可以考大学,可残酷的是,如果孩子上了职高,不管是学习氛围还是学习的科目,都不适合他们继续在文化知识上的积累与学习,这也会导致他们很难考上大学,最后大多数人只能上到大专,像本科以上的学历,虽然可以通过专升本获得,但是和统招本科还是有所不同的,找工作时也会受限。

也就是说,不知不觉之间,中考也已经成为了现代学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在各个网络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感慨,自己越来越没办法辅导孩子的学习了。一方面是辅导孩子确实是一件累人的事情,时不时就会血压拉满,进入狂躁。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的题目变化也越来越多,甚至让家长都陷入了自我怀疑。

其实,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在不断转变,从之前的“死记,硬背”变成了现在的“理解,解决”。针对这种教育方针,之前的教育方法已经显得有些落伍,埋头啃书,海量刷题已经不太实用了。

那么,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又该如何快人一步呢?

答案是,转化学习的思维方式。

一.多动手

动手不是指海量刷题,而是要做到知识点和习题类型没有遗漏。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建立一个目录,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思路存放,其载体一要满足内容的不断补充,二要方便查阅。

在读书时,要对每个段落进行标记,比如“已经理解,不用再看”、“此题简单、不用再做”等等,再将每章的重点、难点、常考题型等,全部按照一定顺序记录到笔记纸上,粘到对应章节中间。复习的时候,目标明确,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避免了时间的浪费,自然提高了效率,做到了事半功倍。

二.多动脑

多动脑,就是要做到真正掌握知识点。知识点都记住了、做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肯定能做对。

考试的题型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还是考察单个或多个的知识点。

大部分学生的通病表现在: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已经习惯于老师讲题解惑,做题、考试时不善于自行思考,喜欢去“套”。做作业的时候也喜欢参看答案或在课本寻求解答,有去思考却往往不能深入。

凡事要多靠自己独立思考,不要总想着依赖外界的力量。同样一道数学题,自己花一个小时做出来,和花五分钟从老师同学那里问来,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自己思考过,总结过经验,下次再碰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

三.适当的课外辅导

对于学生们来说,在学校内的班级教学只是学习的一个环节,课堂外的内容复习巩固一样重要。课外辅导可以针对性的解答学生不太理解的问题。课外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拾遗补缺,避免不理解的东西越压越多。也可以增强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补课也是需要适度的。要扬长补短。扬长,在孩子有天赋,乐此不疲的兴趣方向,跟随良师钻研下去,争取培养成为孩子的强势科目。补短,则是在孩子学业爬坡上坎遇到暂时性困难时,通过阶段性的辅导帮助孩子度过难关。步入正轨后,就要把课外辅导停下来。

对于孩子来说,适度的辅导就已经足够,如果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娱乐时间,也没有机会和朋友一起玩耍。这样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让孩子厌倦学习,产生相反的效果。

知识是有限的

要想做好学习这件事情,首先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一个学期,一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考试考察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习是简单的

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需要通过课堂上和课堂下的付出,做到两点:一是没有遗漏,即知识点没有遗漏、习题类型没有遗漏;二是真正掌握,即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都记住了、做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肯定能做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