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结束后要求父母给自己买五千多元的手机, 此事, 你怎么看?

办公室有两位同事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高考三天,她们穿了三天红色的旗袍或红色裙子。这几天,她们纷纷在说儿子要求买怎样的手机。一个说,她儿子看重的那款要5000多,另一个的儿子看重的似乎也要5000。

我甚为惊讶!

“你儿子要买这么贵的手机,是不是你溺爱的结果?”对这位同事,我向来直言不讳。

“有本事,等你女儿考大学了,你不给她买手机的时候,再说这种高调的话!”同事同样直言不讳。

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两位同事的儿子中小学的文科教育基本上是失败的,尽管他们高考语文的得分可能并不低。

十二年的文科教育并没有培养起他们最起码的独立意识。

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一般已经跨越了十八周岁,已是名义上的成人。既然是成人,就不应该再依附父母,就应该在经济上、精神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虽然,我们的社会现状还难以让大学生和即将入学的准大学生实现经济独立,但是,精神的独立,以及经济独立的意识起码是应该有的。

教育家陶先知在《自立歌》中写道:“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我不能明确,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十二年文科教育,有没有让同事的儿子听说过这句话。但我相信,这十二年的文科教育一定进行过类似的教育。但是一个十八九岁的成年人开口问父母要5000多元的手机,这说明教育失败了,长达十二年的文科教育没有培养起他们最起码的独立意识。

如果同事的儿子有独立意识,不管他们内心对手机有多么的渴望,他们也不会向父母开口要价格5000多元的手机。他们应该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勤工俭学,用自己课余赚来的钱来购买心仪的手机。

我想,这点独立意识就这么难培养吗?十二年的文科教育连这点精神、这点意识都培养不起来吗?我能找到的答案是,虽然他们名义上接受了十二年之久的文科教育,但是,实际上,十二年以来,他们几乎没有接受真正的文科教育。与其说他们接受了十二年的文科教育,不如说他们接受了十二年的文科考试刷题训练。注意是“训练”,而不是“教育”!十二年的文科教育异化为,窄化为无穷无尽的做题、讲题等应试训练,而真正的文科教育要么全面沦丧,要么残存在个别老师、个别课堂、个别教学瞬间中。

我为两位同事的儿子感到辛酸,为天下和他们有相同经历的无数准大学生感到辛酸,为我们的中小学文科教育感到悲恸!

我把此事告诉四年级的女儿,询问她的看法。她说将来她不会问我要5000多的手机。我说,可是,没有手机也不行啊!你可以先用电话手表,而后自己赚到钱后用自己的钱买手机吗?孩子真诚地点点头。但是,我没法高兴起来。因为这是女儿现在的想法,等她高考结束后,会不会和同事的儿子一样问我要5000多元的手机呢?我无法判断。

但是,我深信,一个真正学过语文的人,一个真正接受过文科教育的人,他应该有真理想,有真诗意,有真独立,有真思想。有理想、有诗意、有独立、有思想的人不会在高考结束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家长索取昂贵的手机。

世界是全息的。同事儿子向父母索取5000多元的手机,这件事或许折射了十二年文科教育的悲哀!

同事儿子对手机的热切渴望或许还反映了不少教育问题。这或许说明,多年以来,他们一直热爱手机,但高考剥夺了他们对手机的兴趣。高考结束后,对手机的渴望就报复性地迸发出来。这或许说明,过去多年的教育,始终没有培养起他们的自律精神——最起码他们管不住自己对手机的沉迷,他们没有把手机当做生活的工具,而沦为手机的“奴隶”。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自我管理精神呢?为什么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让我们几乎全部的教育在它面前沦丧呢?难道我们十多年的教育其内涵,其魅力在一部智能手机面前就那么显得不值一提,不堪一击吗?我能想到的是,这十多年的教育实在是乏善可陈,实在是没什么内涵、魅力可言。天天在题海里的教育只能积蓄越来越多的厌倦、乏味、痛苦、不堪,这样的教育当年在游戏厅前不堪一击,当下在智能手机面前溃不成军。

真希望,我是想多了!可是,我实在是没有多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