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回忆高考: 上个世纪90年代, 考上的虽然是师专, 但真的不容易

1992年暑假的一个早晨,我起来得特别早,跟着父亲一人一个架子车,从家里的厕所里往两里外的田里拉粪土。那时农村人吃两顿饭,早上起来干上一趟活才吃早饭。饿着肚子干活,拉了几趟,我已是饿得两腿发软。但是必须咬着牙干,如果今年再考不上大学的话,我就打算放弃复读,踏踏实实做一个农民,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今年是我复读的第二年。1990年我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高考,铩羽而归。复读一年,第二年还是名落孙山。我很沮丧,父母说,再复读一年吧,考不上的话就算了,认命吧。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的录取率相当低,根本没法和现在比。那些年高考录取的除了本科、专科之外,还有高中专及委培生。对农村学校的普通高中生而言,能考个本科当然最好,但是一般人考取的希望不大。退而求其次,能考个专科学校就算是最大的希望了。那时候比较吃香的是师范专科学校。对农村孩子而言,理想不很远大,起早贪黑埋头苦读多年,将来能有个铁饭碗干部身份、能吃上国家粮就属于不幸中的万幸了。

为了能够依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时候高三复读是普遍现象,几乎每所高中复读生人数都超过了应届生。应届考不上复读一年,复读一年考不上接着复读,复读两三年的很正常,有的同学似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复读五年甚至六年。我的一个同学,整整复读了七年,参加了八次高考,令人遗憾的是命运之神并没有垂青于他,他最终未能考上大学。

为了供他念书,他家里省吃俭用,他妈妈每周日早早起来给他跪在土灶前烙白面大饼,烙的饼要够他吃一周。他高中连同复读整整十年时间,他的妈妈也跪在土灶前给他整整烙了十年白面大饼。那时候虽然农村人的生活好了很多,但并不是天天有白面吃,好多家庭还要把粗粮和白面搭配开吃。但是他却天天吃的是白面大饼。他明白父母的辛苦,学习非常刻苦,但是最终还是名落孙山。大家都很同情他,背地里叫他“八年抗战”。

正当我吃力地拉着粪土前行,我们村和我上同一所高中一块参加高考的同学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告诉我高考成绩出来了,赶快去学校看分数。说完他就一溜烟地冲向学校了。

我架子车一丢,衣服也来不及换,骑上自行车,冲向了学校。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互联网,村子里连一部电话也没有,查分要到学校去看。

当我冲进校园的时候,闻讯前来看分数的同学已经不少了,彼此都来不及打一声招呼,就冲进了教室隔壁班主任的办公室。当班主任喜滋滋地告诉我分数上了专科分数线的时候,我还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分数册上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当我终于确认了这一消息时,我的内心激动极了。虽然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遗憾,但好歹考上了我们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也算圆了十几年的上大学的梦想。也来不及和班主任说说话,又急匆匆地骑车赶回家,把这一喜讯告诉父母。

二十天后,邮局的亲戚专程骑车给我送来了师专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临上学前,父亲在家里摆了几桌酒席,宴请了至亲好友、同村乡邻、我的高三。

那个年代,农村学子,考上专科、本科学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我只考了一个师专学校,而且一辈子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小学教师。但是我还是非常感谢高考,是她,改写了我的人生命运。

不知大家在当年的高考中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欢迎交流,欢迎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