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浏阳市教育局召开“五项管理”工作推进会,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决策部署,深入解读相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全市“五项管理”工作。
什么是“五项管理”
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
学校、老师、家长
又该如何做好“五项管理”?
跟着小编一起看!
01
“五项管理”之手机管理
目的: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配套措施:
(1)学校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2)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4)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02
“五项管理”之睡眠管理
目的: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目标: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配套措施:
(1)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2)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3)学校将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作业难度不超课标要求,不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通过手机向学生布置作业,不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等规定。
03
“五项管理”之课外读物管理
目的:坚持“五育”并举,围绕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要求: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指导和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家长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避免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
配套措施:
(1)学校对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遴选、审核、推荐和把关,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物资料,一律禁止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2)学校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但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更不会组织统一购买。
(3)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04
“五项管理”之作业管理
目的: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
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配套措施:
(1)教师认真选题,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
(2)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标要求,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通过手机向学生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3)鼓励根据不同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4)家长跟学校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督促孩子自主完成作业,并努力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05
“五项管理”之体质健康管理
目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求:
(1)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2)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3)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配套措施:
(1)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2)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3)关注学生个性身体特质,及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增强体质训练。
市教育局设立并向社会公开
办学行为举报电话
(0731-836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