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女
记得自己的高考分数吗?
反正少女到现在为止,不止记得自己的高考分数。
还记得当时查高考分时的紧张。
不过有一群人不一样。
他们有一个外界认可的词——学霸。
他们的分数之高简直叹为观止!
最近,少女就看了这样一则新闻,
“清华学霸婚礼出圈,平均分680!”
少女看完只能感叹:果然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
所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起来看看吧!
01
最近,一则婚礼视频在网上爆红。
因为这个视频中接受采访的宾客,
高考均分竟然高达680分。
有人是全省状元,有人理综297分,
有人数学满分,还有人是保送的……
一场看似普通的婚礼,却成了“大型凡尔赛现场”。
同样,有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这场婚礼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天参加婚礼的人,个个都是学霸,
660分都已经算是学渣了。
少女只能说,这也是我可望不可即啊!
或许有网友会问,为什么他们的成绩如此优异?
对此,视频中的小哥哥给出了答案——
天赋和好好上课,好好写作业,不需要上课外班。
过于“凡尔赛”的婚礼现场,
让网友直呼:果然,厉害的人只和同样厉害的人玩。
其实,高考,算得上是一场最公平的考试,
也是一场非常残酷的分流考试。
从这场考试开始,我们就被分为了不同的类别。
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差距,也就会变得越发明显。
这一点,在多年以后见面的时候,我们就能看见。
不同地方的人不仅是受到的教育不同,
思维方式和处事也会在这一次分流中变得不一样。
而那句: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跟什么样的人一起玩。
在这里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高考这道门槛将人们分成了几等。
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02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很多人或许并不是很相信这句话,
但其实,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少女打一个比方:
就好比,一个孩子在重点班和一个孩子在普通班,
两个人一起读书三年,最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之前少女有写过一篇文章,
里面讲到了浙大女被清华男拒绝的理由,
仅仅是因为觉得他们两个人学历不匹配,聊不到一起去。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
胡诗晨:26岁,身高165cm,在保险公司担任金融顾问,年收入100万。本科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后取得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学位。
她与同龄人相比,无疑已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女性。
而她相亲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也列了出来。
本科以上学历,身高175cm+,年收入50W,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年龄23-40岁,有颜值有要求,希望另一半能力强,让自己产生崇拜感。
在有一起节目中,
节目组给胡诗晨安排了一位硬件条件强大的对象。
男嘉宾曾加30岁,清华本硕,年收入>100w。
并且,两人在微信上聊的非常投机,
正当胡诗晨觉得两人可以见面时,却得知:
男方觉得两人不太合适,希望可以终止见面。
随后金星老师(节目中的红娘)代男方给出了答复是:
“他本人有学历鄙视链,他觉得你的本科学历够不上他的标准。”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位清华男曾加对另一半的要求至少要有985本科学历。
言外之意,非985本科出身,一概不入“法眼”。
而胡诗晨因为本科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
第一学历不是985,所以没有达到曾加要求的标准。
在这期节目播出后,
“清华男相亲鄙视浙传女”迅速成为热搜话题,
那么曾加为什么如此看重第一学历呢?
用曾加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自己所认识的圈子至少是985或者名校毕业的。
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清华男才执着地要求另一半本科学历不低于985。
因为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舆论争议,
舆论之下,曾加在某社交平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被节目组邀请,提及学历要求的时候,我是这么表述的:学历的要求不是硬性的,但考虑自己身边的圈子里大部分都是985/211本以上的人,所以不会刻意去找一个学历低于圈子的。主要还是看人本身,其他标准仅供参考。”
而在与胡诗晨在微信上聊天后,
曾加发现他们两在三观上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曾加觉得没必要以“相亲”的名义去和对方见面了,
这样也节省大家的时间。
这就是这件事的全过程。
其实虽然说很多人在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都愤愤不平。
但是相亲学历鄙视链是真的存在的。
在网络上我们可能会指责它,
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也会很看重学历这个方面。
这件事虽然男主角做的并没有那么正确。
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实就是这样。
什么水平的人跟什么水平的一起玩。
中国人那句老话“门当户对”
不是毫无道理。
这句话不止针对爱情,同样也针对友情。
少女在新闻上看到了这样一句很好的话: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朋友一生一起走”,
长大了才知道“那些日子不再有”,
只好期待着“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一声朋友你会懂”。
所谓朋友一场,若不能旗鼓相当,
深情厚谊也抵不过山高水长,
彼此的缘分就像过客,会渐行渐远。
偶尔回头,看见背影,只能模糊地想起过往,
这就是不同的学历带来的后果。
03
最近,罗翔又上热搜了。
因为一次怯懦。
他曾经在访谈节目《十三邀》里面聊到,
罗翔感叹:有时候我真的在想,人生中的成就很难说。
我小时候的玩伴,有坐牢的、吸毒的,得尘肺病死掉的。
在少女看来,在小时候,
人生,就已经把这群小伙伴分成了一道分流。
访问的人愣了一下,突然问:最要好的朋友在干嘛?
罗翔嘴角一动,一种颇具戏谑的表情在他脸上荡漾,
用一种十分了然又不解的语气说:
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现在都不联系了,
他们觉得我混得好嘛,就觉得不想麻烦我。
你看,不仅仅你自己会对你的学历感到自卑,
会在比自己学历高的人面前露怯。
那些学历比你差的,同样会觉得你“高不可攀”。
显然,罗翔说得委婉了。
真实的情况是,曾经推心置腹的友谊也抵不过距离的无情。
道不同,不相为谋,层次不同,无法相融。
一种心酸,一种难堪,
一种难辨对错的无可奈何,一种无能为力的失落,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总会感叹:
有的人,曾经说好的一辈子,终究走着走着就散了。
其实不然,这些走散的人,就是在不断地分流中分走的人。
是渐行渐远。
让你觉得再也无法他们搭上话。
04
像生活中,学霸的朋友都是学霸,
而学渣的朋友大多成绩也不好。
你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交到什么样的朋友。
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主动构建有益的朋友圈。
毕竟,相同的位置,也有不同的圈子。
《精进》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朋友们,
身边的人都很努力,你也会跟着奋发向前;
选择和优秀的人共行,构建让自己成长的圈子,
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愿你我珍惜当下,不负身边人。
在一直变化的洪流中保持一份不变,保持一份青涩懵懂的初衷。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