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改复旦中文系主任语病多不通之悼文, 发来与大家探讨共勉

文学探讨,自古亦有之,未尝不可!或是指出语句硬伤而批之;或是考虑推敲不切而琢之;或是发现用词不当而纠之。总之,相互间因交流沟通而勉励长进,无伤大雅也!

昔孔子常与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子贡等弟子随坐而谈,探讨文学及国事,在场之人皆畅所欲言,毫无拘束。孔子之谦虚勤勉无不令人钦佩,众人亦在其广开言路、循循善诱学风之引导下,学问及知识增长甚快,使得有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人名闻后世。此学风之兴盛,不亦有孔子兴探讨之功乎?

今观复旦中文系主任所悼之文,一篇200字左右,竟有十多处语句不通及前后不连贯,可能疏忽所致,然不该犯也!为不误导他人及文学正确性作探讨,故而学孔子探讨之风作一番修改,供大家讨论,但也仅限于文学方面,亦未有对所悼文之中死者不敬也!

标题“求仁得仁,某某安息”,可也。“求仁得仁”为求仁贤而做之,(事后)得仁贤之名,当没有什么怨也!一般为褒义词,称赞某人功绩或悼文颂之(可能死者功绩平平,但亦有见哀悼之人过分夸张歌颂而选用“求仁得仁”一词)。出自于《论语·述而》:“(子贡)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一、开头第一句就已经不通,“以正视听”意为保证事实被正确理解,那么因何事实呢?那么因何故呢?而作出“以正视听”之举。一般“以正视听”放在文末对其之前篇章所述之事实或理由,作提示或警醒之用。亦可对于事实理由稍作略述而放置篇前。另外“某某遇害十日”表述模糊不清,要加“已”表明时间确定已有十日之久。“有此”,应改为“故此”。

二、第二句显啰嗦,长篇大句只是说清了一件事“被害真相还未查出公布”,“在警”当改作“在押”等。

三、第三句“宿构”意为事先之构思、草拟,这不废话吗?若将“宿构”改之“洪水”,则意喻贴切。

四、第四句“罔顾事实”,明显用词不当,“师生本遵法守纪而静待案情真相”,何来“罔顾事实”一说,自欺欺人也!

五、“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典自《孟子·离娄章句下》意为富不过三代,另有“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同义,何来 “不斩”?乱改典故也。

六、其它不通或商榷之处等。

改之如下:

永珍遇害已十日,学校同仁莫不悲伤而悼之,鉴于网上流言及猜忌不息,故此说明一二,以正视听。惜永珍突然被害,在场亦无目击证人,但今嫌犯已被警局缉捕关押,其案情真相有待侦查讯问。然网络各方未慎重、理智对待,在案件未审理清晰之前欲予先行言论“审判”。于是谣言疾起,毁谤日滋,长篇大论,犹如洪水,其势汹汹,席卷全网。言论恰当为好也,但过之或主导审判则反而是害也!在此过程中,唯复旦师生有涵养默待真相而无躁动。此岂爱校心切?亦是信赖永珍人品也!永珍之良好人品口碑,在众人心目中屹立不倒久也。望各方冷静慎重,相信事情会有真相之日,亦相信到时还永珍之清白。而今仁者不寿,吾侪皆恸,求仁得仁,永珍安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