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今年的高考已经面临公布成绩的时刻,相信很多考生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成绩的公布意味着考生们将很快迎来下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志愿填报。
志愿选填的重要性相信已经被考生和家长普遍认识了,不过尽管我们的网络已经很便利,获取信息也很方便,但毕竟选大学选专业,也是需要结合多种条件共同参考的“技术活”。
很多家长本身平时工作很忙,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这些,加上如果自己学历背景不算高的话,可能更是对这些复杂的规则一头雾水。
家长们自己不在行,同时也考虑到学生年纪小,怕让他们自己做决策的话不靠谱,所以会把期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充分考虑班主任的建议,不过有些同学还真不太适合听老师的推荐。
填志愿全听班主任推荐,你可能会后悔
填报志愿只有一次机会,这一选择往往决定了考生后来的方向。班主任的角度,求稳和保底是最关键的,一旦学生产生志愿梯度滑档,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整个班级升学率都是种损失。
因此当高三生向班主任征求志愿填报的推荐院校时,老师往往倾向于推荐最稳妥的院校,以确保万无一失。一旦推荐了有风险的选项,万一出现意外,老师会倍感愧疚。
所以不少在填志愿时全听班主任推荐的学生,在毕业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分数可能没有很好地利用,保底是保住了,但也错过了水平更高的院校,有点可惜。
有些高中会将高三生家长集中开会进行指导,不过其实学校的心态也是相似的,大多会建议成绩普通的学生走稳妥路线,保证不滑档;而建议尖子生报考名校,搏一搏运气。
哪类学生需要高度参考班主任建议?
不过也有一些同学,建议在提交志愿之前,跟班主任沟通并对老师的建议予以高度重视,那就是心态过于乐观、不太着眼现实的学生。
笔者就见过这样一名考生,她的成绩超过本科线不多,如果选压线即可的高校和专业,肯定没有问题,可是她偏偏选择历年分数高的热门专业。
直到本科批次被退档,面临补报的时候,老师和其他需要补报的同学,建议她不要再有那么多要求,可不愿面对现实的她依然没有听从,最后只能得到拿着本科成绩去读专科的结果。
填报志愿需要留意的细节
(一)平行志愿不等于顺序可以随便写
平行志愿虽然听上去好像是几个选项机会均等,但实际上也有门道,志愿系统是按照顺序依次检索的。如果你把最不青睐的选项写在了第一栏,如果分数过关,那么很大概率会直接被这所院校录取。
(二)注意看校区
有一些高校的校区是不在一个城市的,大学名称为同一所,但有的专业可能在北京,有的专业就要去广州。考生填报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以免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发现跟自己预想的城市不同。
(三)区分独立学院式的大学
独立学院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大学,他们往往是名校旗下,但录取分数跟名校本校又有很大差距。而在教学水平和口碑上,自然也会逊色。所以成绩优异,想考名校的学生,更要注意填报时看清楚,之前就有一名600多分的学生因为误报而去了某名校的三本区。
【笔者的寄语】填报志愿对于目标清晰的同学来说,可能不是一件难事,而对于本身比较迷茫,同时成绩又没有那么拔尖的广大考生来说,或许要纠结很多问题。
有人说报考大学一定要根据多种信息理性分析得出结果,也有人认为越是重要的决策就越需要多跟随“感觉”,不要被就业率、排名等问题遮盖了自己的偏好。
高三毕业生不愿透露的经验,填志愿不要只听学校推荐,考生们既要听听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也要根据自己的倾向,二者综合分析再决定。
今日话题:谁的参考意见对你的影响最大呢?
欢迎在评论区里留下你的经验和想法。(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可联系删除)更多高考信息可以进入主页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