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新高考地区志愿怎么报?需要把握好两个边界原则

新高考改革地区的志愿填报模式与老高考区别很大,尤其是第三批八省第一次新高考落地,也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大家有些惶恐。

新高考录取制度下,一所学校会出现几个甚至几十个分数线,同时,平行志愿也从个位数增长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我们先科普一下新高考改革地区录取方式的变化。

第一,新高考改革地区志愿填报的底层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按专业报志愿,因此一个学校会有多个录取分数线。

对照老高考,虽然我们也报很多专业,但是一旦服从调剂专业,其实就是报高校,无论如何,一个高校在一个省就一个录取分数线。

但是在新高考改革地区,这个规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核心是按专业报志愿,一个高校在一个省会有多个录取分数线,甚至几十个录取分数线。

新高考改革地区因为各地的模式不同,填报方式也比较多样,但大体分为两类,一个是更强化专业的“专业+学校”的地区,平行到专业类,需要填报的比较多,如浙江报80个平行志愿,山东96个,辽宁则超过了100个,这类填报地区没有调剂;一个是采取“院校+专业”的地区,即平行到专业组,更多是按专业与选科结构进行归并的专业大组,需要填报的相对较少,比如上海是24个组合,八省多数是40个左右。这类在专业组内部存在调剂。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新高考改革地区志愿填报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即因为选科,新高考改革地区志愿填报是按专业录取,不再是按学校录取。

理论上一个高校有多少个专业,就有多少个录取分数线,但一般大学都不会这么任性地招生,几乎全都对专业进行了重新的归并,按大类招生,或者按学生选科结构,把对选科结构要求类似的归为一个专业组来招生。

这样下来,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学校+专业组”的填报模式,都会出现一个学校有多个录取分数线,少则5、6个,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都有可能,这主要取决于高校对自己专业的归并是多少。比如北航几十个专业,在浙江基本就是合并为5-6个大类招生,也就是说,北航在浙江会有5-6个录取分数线。

第二个变化就是强化学生选择,填报的平行志愿数量大幅增长。

老高考是由学校挑学生,新高考则改为学生挑学校,不分批次,大家都站在一起让学生一次性挑选。因此,和以往分层分批录取的老高考不同,处于第一优先级的不再是6个平行志愿,而是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一本二本这种因为录取流程上的高校分层概念彻底成为历史。

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两个边界更为重要,切忌把不想要的专业学校填进去。

动辄几十个平行志愿让习惯了传统志愿填报中只有6个平行志愿的家长与老师都很懵。怎么办?

首先还是需要强调一点,新高考改革地区的志愿填报形式上变化很大,但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还是搞清楚专业、学校、地域这三个原则问题,排出个人心中的优先级别。(三原则可查看上条博文)

在充分了解、理解这三个原则问题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做出自己的原则判断和选择,即你更看重那个,比如专业第一,还是学校第一,或者说到哪里上学更重要,列出自己的优先级别。

即你最想要什么,是很重要的,这是填报的第一步。

比如你的分数并没有太大竞争力,只能在东部发达地区上一个普通大学,但在中西部可以上一个211,那就要看你的优先级别了。比如你想把发展机会放在第一步,即在哪里上学,那么一种选择就是到上海、杭州、深圳选择一个普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而不是中西部211。但是如果你看重学校出身,毫无疑问应该选西部的211。

再比如,你就是想读师范院校,不在乎专业,那么你就可以把最好的几个师范报完,然后再按地区优先的顺序填报地方的师范院校。

第二步同样重要,你不想要什么?

你需要根据上面提到的三原则,结合你的情况与选择,列出负面清单,即最不想要什么,不想读什么专业,什么大学,以及不想去什么地方读书。

搞清楚你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两个边界是新高考改革地区填报志愿的关键。为什么?

因为新高考改革地区的志愿填报更强调学生的选择权,即学生在挑学校,选专业,学生可以填的平行志愿从过去的6个,一下子扩展到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这时,好处是可以充分地把想上的专业与大学都填进去,不像过去能填报的数量有限,不得不精打细算。

如果你最在意专业,那就索性按专业去报,比如报40个学校的计算机。如果你在意学校,也可以利用冷热专业之间录取分数差,按学校的优先逻辑去报。

但同时,更需要把不想上的大学和专业剔除,否则,很容易被录取到自己不想读的专业或学校。2017年新高考在浙江落地,就曾出现过97名一段考生(即高分考生)被三本独立学院录取的情况。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醒,在“院校+专业组”中,有部分学校把“热门”和“冷门”专业搭配放到一个专业组或专业大类里,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游戏规则,以免最后被录取到自己不想要的专业。

八省市今年新高考第一次落地,没有历史的录取数据可以作为决策依据,怎么办?

其实不必焦虑,首先大家都没有这种数据,是公平的。我们过去曾经是考前报志愿,出分前报志愿,根本没有任何决策依据,并不影响我们的基本判断。

更主要的是,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变得更宽容了,并不需要精准定位。

新高考强调学生选择权,即让学生选择学校,不再分批次,让大家一次可以填报的平行志愿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因此,只需要根据你的分数在各组合中的位次,粗略把握一下自己大概的位置与水平即可填报,并不一定非要有精准的算计,至少在平行志愿下,是不会吃亏的。

另外,对于今年刚刚落地的八省,因为物理、历史限制选择,老高考文理分科时的数据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考生家长可以对照往年文理计划人数和录取情况,结合2021年当地首选科目的情况,用好一分一段表,做好个人相对精准的定位。

此前的六个省市在新高考改革第一年落地时,都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参照,但因为这种填报规则的变化,志愿满足率是很高的。比如山东新高考第一年志愿满足率就达到了99%以上,因此,大家可以放心。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因为是第一年,我们还是要注意拉开差距,把冲的学校与专业少报一点,多报一些自己有较大把握的,尤其是兜底的学校与专业,需要兜得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