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成绩和分数线于6月23日起相继发布,社会各界最关心的还是高分考生,即“高考状元”,各种宣传形式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
虽然教育部严格要求坚持正确教育评价导向,要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复读生”等信息,但似乎“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省份甚至地级市,相关宣传信息仍不少。
与往年不同的是,宣传“高考状元”的招数更加新颖大胆,“大树成长营”尝试作初步的探究。
最让人叫绝的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凡尔赛式的通告和辟谣,让人”耳目一新“。
如6月23日发布的“关于禁止宣传亳州一中获得2021年亳州市文理科状元的通告”,要求“勿在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发布任何关于亳州一中高考的消息,不允许宣传这个消息,更不允许宣传两位学生和班主任老师,否则按相关规定处理。”
这样的通告,网友看后只能会心一笑,如此高级的手法,既进行了高调宣传,似乎又规避了违规的风险,理由冠冕堂皇,于是乎,大家纷纷仿效。
同样,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柳铁一中把高考状元宣传变成了“通知”,明文规定不允许大家宣传“三中学生得了状元”,更不能暴露“文理科状元都在三中”。柳铁一中也是发通告称“不允许宣传柳铁一中的状元,不能暴露文科裸分、总分状元都在柳铁一中”。
两所中学宣传高考状元了吗?显然没有!不仅没有,两校还积极响应教育部相关规定,告诉大家不要发布“两校学生获得了高考状元的事情”。但事实上,已经向大家高调传达了两校学生获得了高考状元的事实。
如果说“通告”或者“辟谣”有风险,那么“两位考得比较好的同学”说法,那绝对让相关部门抓不到把柄,江西南昌五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疯狂暗示的形式,让大家“秒懂”,再一次证明了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
有的学校别出心裁,虽然公布了“高考成绩单”,但发布的署名竟然是“家委会”。在学校看来,这不是校方的行为,这是家委会自发出于对学校的关心而统计发布的。姑且不论家委会有没有这么神通广大,能在几个小时统计数百名甚至几千名毕业生的分数和排名、录取信息,即便有这样的能力,没有学校的认可,这个不具备法人主体的家委会又怎么敢随意发布如此重要的信息呢?
当然,发布“高考状元”的信息的形式和途径还有很多,而自媒体时代让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按照有关要求,最核心的一条是“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那如何理解就成问题了。
首先是相关媒体,到底包不包括微信、自媒体平台呢;其次是培训机构和中学可能不会“顶风作案”,但个人甚至是学生家长或亲友,在朋友圈、平台号上发布相关信息,又如何确认“炒作”这个说法呢?
多年来,教育部门一直要求对“状元榜”进行冷处理,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就明确提出叫停“炒状元”,高校也不得对新生成绩进行排名,今年的要求则更明确,这对减负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略显无奈的是,似乎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在对教育尤其是高考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无论是培训机构、学校甚至是基层教育部门,对于“状元”的追捧,最大的根源在于背后所能带来的收益。对所在学校和关联机构而言,“状元”是扩大自身知名度的“最佳武器”,日后向上可争取更多经费,向下可录取更多的优质生源。用“状元”来做广告,是一次精准营销和品牌宣传,被视为实力的象征。
但对于是否对“高考状元”一刀切,大家的意见也不太统一,各类人群的观点分歧不少。有网友甚至认为:高考成绩是依靠考生的努力拼搏而来的,是在公平的环境下获得的,能成为“状元”是一件正能量和激励人心的事,对于很多中小学来说是一个学习榜样,家长也可以参照家庭教育经验。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