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舒服”工作没有了, 新规下, 一批事业编已改为合同工

谈到年轻人的工作,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都会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但随着相关规定的逐步严格以及报考人数的增多,公务员的合格率低了,一些事业编制甚至已经改为合同工了,原本舒服的工作可以说是彻底没了。

事业编改为合同工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范围不断扩大,政策的推进速度也越来越快,原先很多人关注的“铁饭碗”也在飞速发生变化,新规下,有32种事业编已经成为合同工,不仅不能“舒服”下去了,如果个人能力不足,甚至还有可能面临竞聘上岗不过的风险。

32种改变的事业编

具体来看,这32种单位包括工程建设、维护,市政公用作业、农场和经营性林场以及各类培训机构、招待所、一般文艺剧团等等,其中一些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质量,从而由事业单位转企业来防止发展停滞或者是垄断等等情况。比如各类文艺剧团、影印刷广告发行等。

对于这些单位的职工来说,这种转变毫无疑问意味着“舒服”的工作瞬间就没了,原本还在体制中,一波改革后可能就成为了普通的合同工,如果要求较为严格,人数较多,甚至还要经历一轮淘汰。

转变成合同工的目的

众所周知,在普通的企业中,因为存在有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导致个人的工作压力较大,对于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而在事业单位中,时代的特殊性导致了一些“闲职”的存在,同一件事可能正常企业就一个人做,但在事业单位可能就会拆分给很多人,由此产生了浪费,所以一旦通过竞聘上岗转为合同制,那么就能够将“闲差”尽可能精简掉,节省地方发展的成本,也是在提高这些单位的工作效率。最典型的就是辽宁,全省在转企后,相关单位直接少了90%。

很显然,将事业编制转变为合同工,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劳动力资源,而且在竞争环境中,不仅人才会不断出现,公司本身也能在压力下成长和发展,不至于“养尊处优”导致自身的能力无法得到改善。

新规定指出,转变为合同工并不一定就代表了工资的下降,因为企业员工的收支自然更多由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决定。只要公司能够发展迅速,员工收入自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效益不好甚至是亏损,那么自然也会反映到员工身上。

转为企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事业单位主动转变为企业,规定还给了一些“优惠政策”,这可以作为这些企业面对残酷竞争的一种短期保护。

比如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如果转为企业,那么从开始注册后五年内,企业所得税都是免征的,如果转变时间更是在2018年年底前,那么2019年后又能进一步免征5年所得税。

另外,如果是由财政部门拨付相关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那么房产税也会被免征,这带来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而其他的一些单位多多少少也有转制优惠,这也是不少公司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取消事业编的人员将何去何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事业编转制意味着企业精简,所以绝大部分的单位在转制后员工人数都会有所减少,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取消事业编后的人员该何去何从呢?

报道指出,目前基本有四种去处。

第一种,如果原单位是纯行政,那么同类单位调整后相关人员就可以转为公务员,但有编制和相关额度限制。为此,部分单位可能直接会选择雇佣合同制员工,一步到位。

第二种,如果职能只是部分行政,那么就要开始面临一些竞争了,一方面是业务合并和单位撤销,另一方面是人员跟随分流,决定去留的方式自然就变成了竞聘上岗和各种考核,这点不论原本职位高低,基本都是如此。

第三种,如果是纯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人员,也就是上文所述的那32种单位,就更进一步直接面对市场竞争,不仅要自力更生,同时员工的合同也直接从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转为劳动合同。

第四种,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的情况较复杂。因为这一类的单位包含的种类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功能和服务的对象来决定去处,各地措施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无论是哪种单位,最后改革的结果都会是提高效率和经营能力的,“浑水摸鱼”的人会进一步减少。只是对于个人来说,此后的舒服工作没了,压力也随之而来,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未来类似事业编制这样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少,这是发展所必须经历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