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幸运地考上了师范,最终成了一名中学教师,吃上了国库粮,变成了公家人。
而我同村的一个同学,就没有我那么幸运了。我们俩一同上的学,风里来,雨里去,埋头苦读,三年后又一同毕业。但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我考上了,他落榜了。
后来听说他心有不甘,咬着牙复读了一年,高考还是落榜。之后他又复读了两年,还是两年落榜。终于,他觉得自己大概不是吃公家饭的料,收拾好书本被褥,回了家,安了心,踏踏实实做起一个农民来。
有时候我也挺纳闷,我这位同村同学,智力并不比我差,下的功夫也比我深。上学期间,我有时候在学习上还有点吊儿郎当,课余时间能玩就玩。而他呢,在学校里基本上不去玩耍,只是一味地学习做题。周末的时候,我除了做作业,还要疯玩上一些时间。他呢,还是四门不出,埋头苦学。按照他的刻苦程度,我觉得他考一所本科院校是可能的,最不济也能考一所专科院校。那时候上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就包分配,就有铁饭碗。
令人惋惜的是他刻苦勤奋、三年复读,最终还是和大学无缘。
前些日子我回了一趟老家,见到了他,还到他家吃了午饭。虽然他最终成了一个农民,但他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住的是两层楼房,面积两百多,比城里的楼房宽敞多了。现代化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此外,家里还装了一个小锅炉,用以冬天取暖。他家的生活条件并不比城里人差。
他说,当农民也有当农民的好处。国家政策好,现在只要你活泛,只要你勤快,挣几个钱也不难。而且当农民受的约束少,比较自由,比较洒脱。
他说,住在农村有住在农村的好处,天高地阔,空气清新,宁静闲适。忙的时候挣钱,闲的时候养生。房前屋后,栽点果树,养点花木,种点蔬菜。多美的生活。
说起当年的高考,他说虽然有点遗憾,但是很坦然,想得开。人生一世,各有各的活法。努力前行,不服输,但要能输得起。别人考上了,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他。自己落榜了,转过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照样能活出价值,能活出精彩。
不过,他觉得自己没考上大学,实在对不起父母亲。上学以来,父母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多么希望他能金榜题名,多么希望他能成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公家人。当年,为了供给自己念书,父母节衣缩食,好吃的给他,好喝的给他,更是舍得给他花钱。为了他上学期间的伙食,母亲整整在土灶前给他烙了几年白面锅盔,几条裤子都跪烂了。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他能弥补的就是尽尽孝心,奉养老人。
我的这位老同学,虽然当年和大学无缘,但我觉得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高大了。
不知大家对于当年的高考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想法,欢迎讨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