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地方已经进入报考志愿的尾声阶段,经历填报志愿的折磨,相信不少同学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不要以为报完志愿就可以万事大吉,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阶段也将会非常难熬,因为你有可能会面临被退档、滑档的风险,如果最后没有被报考的院校成功录取,是不是只能选择复读?
当然不是,如果高考录取落选,还可以利用“征集志愿”扭转乾坤,关键要掌握技巧,不然有机会也是白搭。
高考录取落选,利用好“征集志愿”或许还可以补救,考生要抓住机会
在填报“征集志愿”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何为“征集志愿”,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知识,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就可以轻松应对。
“征集志愿”简单理解就是学校没有招够人,比如有的学校计划找200个人,结果只报了150人,剩余的空缺就需要通过征集志愿进行“填补”。
同时每年都会有部分学生因为退档或者各种原因没有没录取,两者刚好需求相当,“征集志愿”便应运而生。一般来说,征集志愿是在高考录取过程中进行的,比如每年的7、8月份。
★为何有的学生会“沦落”到征集志愿这一步?可能犯了以下两点错误:
对于自己的分数估算过于乐观,抱着碰运气的想法。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盲目乐观,填报一些高于自己水平的学校,但最后的分数排名低于填报的所有学校的招生人数,导致没有被提档,只能进入征集志愿。
拒绝服从调剂。有的学生被提档后因为成绩低于该校所有专业的招生人数,或者因为没有认真看招生简章,自己在某个指标上不合格,同时又没有选择服从调剂,最后只能被退档。
填报征集志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需要注意的是,参与征集志愿的学校一般都是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或者专业比较冷门的院校,不难理解,这样的条件才可能存在学生招不满的情况。
当然也会有部分知名高校出现补录的情况,不过参加征集志愿的专业可能并非是该校优势专业,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
一般来说参与征集志愿的专业类别,基本上以传统工科、农林为主,比如生物、制药、化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总体来看都是大部分人眼中“差一点”的专业。
同时还有少部分“凑合”的专业,比如统计学、师范类等等。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也可以选择中外合办的专业,学费要比一般专业昂贵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先查看自己的录取结果,然后再填报征集志愿。同时也要清楚自己被退档的原因,避免填报征集志愿时“重蹈覆辙”。
参与征集志愿的学校分数不一定会降低,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上涨的情况,学生不可盲目乐观。
因为在填报征集志愿时,缺额的专业数量可能会远远低于报考学生数量,“僧多粥少”的局面就会导致分数水涨船高。另外,征集志愿依然采用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那分数高的学生肯定会优先投档。
教育结语: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既然已经进入到征集志愿阶段,就需要转变自我观念,本着“尽可能弥补失误,而不是心想事成”的态度。
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切忌眼高手低,如果把这次机会都浪费了,那只能“自食其果”,面临复读的考验。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与内容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