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唐尚珺隐瞒家人复读7年, 考625分入政法大学, 赢了高考却败给现实

罗马帝国哲学家辛尼加曾经说过:“要是你晓得善用人生,生命毕竟是悠长的”,在历史的时间轴内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对于单体的个人来说则又是漫长的,人生可以经历很多事情,遇见很多的机遇,面临很多选择,只是能够真正学会善用人生的人并不多。

有些机遇会从天而降,但大多数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后做出选择,越是年轻提供的机遇与选择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所以固执地追求曾经的梦想往往会得不偿失。唐尚珺瞒家人复读7年,考625分入政法大学,赢了高考,却败给现实,那么他都经历了什么呢?

家境穷困苦读学习

唐尚珺出生在广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中,家中生活本就拮据,又生了五个孩子,生活穷困程度可想而知,改变生活现状是本能,但有时候仍然是不堪重负,唐尚珺是一个被穷怕了的孩子,所以在他懂事起就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一心苦读学习。

唐尚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与哥哥、姐姐相比他受到的照顾较多,不必早早扛起生活的重担,而他也特别懂事,专心读书、刻苦学习,但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天赋,有的孩子在玩玩闹闹中就能考取不错的成绩,而有的孩子再努力也只是取得一般的成绩,很遗憾的是唐尚珺属于后者。

老师经常督促学生学习,而唐尚珺则完全不需要,并且他平常看起来比其他学生还要用功,只是每次考试的结果差强人意,在老师的印象里是个中等生,。这个天资较差的学生却有一颗远大的理想,那就是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这股子积极向上的劲头成为了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一次失败七次复读

都说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环境下,至少个人天赋是个基础,在第一次高考后,唐尚珺连三本线都没有达到,如此大的差距换做一个人的话,应该早早面对现实,对自己的将来与人生做出重新的规划,而唐尚珺却选择了坚持——瞒着家人重读复考。

当家里人还以为他在专科学校读书时,他却私自退学,一边打工一边复读。第二次高考时他超过了三本线,第三次高考超了二本线,第四次考上了还算不错的二本学校,但他始终感觉不满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继续复读、高考。

第五次高考时终于爬上了一本分数线,但离他心中的中国科技大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毅然选择了放弃,在第六次时他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和吉林大学,但他认为专业不好而继续放弃。一次失败、七次复读,可以看出这六年中他的学习是在逐渐提高,只是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同龄人早已就业,而他还继续在高考的路上艰难地爬行。

面临选择遗憾弃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白白的付出,在第七次高考时唐尚珺以625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虽然不是他想要的中国科技大学,但也是全国的一流名校,七年的努力终于等到了果实,虽然这时的他已经25岁,但美好的前景已经在向他招手。

然而,命运似乎在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正当他踌躇满志时,一个噩耗打破了他的如意梦想,他的父亲癌症晚期。大笔的医疗费用是他们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无法承担的,那种即将失去亲人的痛苦与巨额医疗费用压得这个家庭透不过气来,唐尚珺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一边是自己心仪的大学,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父亲,本身上大学就需要一笔费用支出,这个家庭根本拿不出钱来让他继续读书,尤其在听到复读可以有两万的酬金之后,他带着父母来到北京在政法大学门前合影,留下了遗憾而再次放弃就读机会。

赢得高考败给现实

两万元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看似很多,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的父亲还是因病离世,而唐尚珺却再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二十六七的年龄,无论在记忆上与心态上都已远不如十八九岁的年龄了,唐尚珺用八年的时间最终也没有拿到大学通知书。

时间在他的身边流逝,而他的生活却要继续,经历了八年的复读高考换来的却是镜花水月,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找工作都困难,以他的年龄应该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已经有了一些资历,而他却要学历没学历,要资历没资历,这位大龄青年只能做些简单的杂工来维持生活。

他的孝心值得人敬重,却远远背离了与他复读7年的初衷,可以说,唐尚珺是一个固执而又缺乏理性思维的人,心里只有一个固定的前进模式,要么这样、要么那样,在面对一些关键性抉择问题时不懂得变通,无法正确做出选择,最终孝是愚孝、学是愚学。

在最好的时光里他却闯进了死胡同,一心想要撞破南墙现实自己的理想,却没有考虑到每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更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的残酷。人生有很多机遇,但命运却不会频频向他抛去橄榄枝,结果他赢了高考却败给了现实。

小结

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力,虽然很多人在面对现实时会半途而废,但仍然会有人坚持下去,幸运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那些既有梦想又有坚持的人则会陷入一种偏执之中,他们忘记在当今的社会中能够让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学会拥抱变化、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才是真理。

但是有的人就会钻入牛角尖中,唐尚珺就是最好的例子,人可以执着,却不能偏执,俗语说得好,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尤其已经有了适当的契机时就应该及时改变方向,过于偏执就会落得人财两空,最终虚度了年华而败给了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