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媒体采访了近100个状元和学霸后,发现了2个有趣的现象:
本以为高考状元都是书呆子,采访后却发现他们平时挺爱玩的,并不是死读书。
本以为高考状元的爸妈应该对他们严格管教,没想到他们几乎都回答:“好像从小没怎么操心。”
其实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仔细看看这些学霸的教育经历,竟然惊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
那究竟这些孩子成绩优异的关键是什么呢?
01
父母重视孩子的阅读教育
几乎所有高考状元在分享经验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阅读。
对高考有所了解的家长应该都知道,如今高考的语文题目,正在逐渐往知识储备量和课外阅读的方面倾斜。
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在快速崛起,弘扬文化自信,会更加注重文史类和中国传统文学方面,比如去年高考语文的全国卷,就出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作文题。
由于高考状元们,小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酷爱读书,所以他们不仅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
比如,牡丹江一中男生张子昂以672分成为2019年黑龙江文科状元。
张子昂的妈妈说:小学二年级时,儿子就开始读没有彩页、没有插画的书。
五年级时,一套《明朝那些事儿》他用一个月就看完了,看完之后还会和父亲一起探讨明朝没落的原因及各代皇帝的优缺点。
为了孩子上学,他们多次搬家,在每一个家中,都有一个大书柜,装满了张子昂看过的书,正是这些书,让张子昂知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而对浙江省高考状元王雷捷同学来说,阅读是他们家传承下来的宝贵的家规。
他的妈妈虽然学历不高,却酷爱读书,记忆里,妈妈织布之余就是捧着书。因此,王同学和他的姐姐从小就是书虫,只要学校老师推荐什么书,妈妈一定会给他买来。
他的整个童年,就是在书香中度过的,以至于到今天,他学习时,也会在抽屉里放本书,做题累了倦了,就看一下。
睡前读书的习惯也从未改过,虽然只有晚自习到熄灯的半小时,也会抓紧时间读一点。
他的高考作文题目就引用了他很喜欢的泰戈尔的一句诗“旅途尽头,星辰降生”,文章里还重点引用了《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的一段素材做论证。
再如去年的重庆高考理科状元谢欣颖(726分),被问及学习秘诀时。
谢爸爸说:「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她一岁多开始,家里就订了很多幼儿画报、绘本等」。
当时她看不懂,我们就给她讲,她主要看图。慢慢地,她开始自己看图,把故事讲给我们听。
因此爱上阅读,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这些年她博览群书,大量阅读使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特别优秀。
一个从小保持大量、规律阅读的孩子,内心的丰盈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孩子。
正是那些读过的书,输送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才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和格局,帮助他们建立起了底层的思考逻辑。
所以,从孩子小时候,家长就需要从小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他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02
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且高度自律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答:那些不自律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有个高赞的回答戳痛了无数人:
成为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更不要谈梦想的实现了。只会被迫的生活,而不是每天以一个好的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现实就是如此,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这两天,一位安徽的考生刷屏了。684分,全省排名171。比分数更让人惊叹的是,这是一名经8次手术、缺课7个月,因车祸截肢考生的成绩!这名励志的考生叫周桐。
负伤停课的这七个月里,周桐都在做些什么呢?
9月22号遭遇车祸、进入手术室,24号周桐便在重症监护室拿起了课本。
27号转到上海六院做完第二场手术后,周桐就通过班级群要了英语课文的听力——即使是躺着无法动,通过听也要进行学习。
妈妈肖永芝说:“不管转到那个医院,他的书本一直都背着,除了手术时间,基本上都书不离手。”七个月的治疗中,他自学了七个月。
周桐会在学习时,制定非常详细的计划和目标,并且计划一旦制定,就会严以自律,坚持做到,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从小的自律。
而来自广西南宁三中的蒙瑞俊以“723分学霸淡定查分”火了。其中语文133分,数学拿到150分,英语147分,理科综合293分。
不可否认,蒙瑞俊有一些天赋,但是他同样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与坚持。
蒙瑞俊是一个极度自律的人,他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他总是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和各项学习任务。
他也是一个极度认真的人,上课期间他会聚精会神地听讲,针对自己没搞懂的知识点,他会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还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课后时间以及节假日,同样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
去年重庆的文科状元刘益涵,因为疫情,在高三下学期的时间里,有近三个月的时间都是呆在家中,自习或者上网课。
这三个月中,她几乎每天都是早上 6 点起床,除了吃饭和午休外,她一整天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学习,且作息几乎与在学校的时间同步。
刘益涵说,父母从小对她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律、自理能力培养得非常多,因此在学习时间的管理这一方面,她才能够很好地坚守。
不仅是周桐、蒙瑞俊和刘益涵,历年来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其实都是学习相当自律的孩子。
之前,被称为现实版江直树的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他的妈妈在被采访时也说到: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时,全部帮他打好。
监督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非常痛苦,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留意他,但这个过程,家长也要自律。不能像现在很多人那样,把孩子丢一边玩手机。”
所以,当你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的时候,与其逼迫孩子学习,不如从小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
而从小帮孩子培养好习惯,就是最快最好的路。
03
专注、坚持、钻研
比起“挤时间”学习,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学习是否高效。几乎所有状元都提到了一个词——“专注”。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习好的孩子不一定都特别聪明,学东西不一定很快却什么都能学好。
只因为他们往往比别人更专注,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更有钻研精神,喜欢思考!绝不轻易放弃,誓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黑龙江省理科状元白昊昕同学就说,学习最重要的是紧跟课堂,“课堂效率一定要高,课上要把老师所讲的例题弄懂弄透,有不明白的地方,课下要第一时间去问老师。”
北京理科榜眼施沁汝的妈妈曾向媒体透露过自己的教育日常,她说,女儿小时候就总喜欢问为什么。
他们每次都是耐心回答,就算不知道,也不会简单粗暴地打断或者不理会,而是和孩子一起查资料。
施沁汝就在耳濡目染间,感受到了父母对知识的尊重,并养成了对未知的钻研精神。
所以,对孩子而言,学习不仅仅是智力和勤奋的比拼,更是环境和成长经历的比拼。
培养孩子专注和思考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就能帮助他们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虽然今天提到的孩子几乎都是高考状元,但并不是非要把孩子培养成状元学霸。
我们的孩子未必聪颖过人,但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做到有效陪伴,看到他们的潜力,为他们的成长做好一切准备。
让孩子拥有幸福感、快乐力,孩子们或许就能成为他们自己人生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