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升学择业时。作为读书时的学霸、工作后的精英,为人父母的基金经理们更有感触。平日里,他们除了管理业绩的焦虑,子女教育的烦恼也不少。
6月19日,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孩子今年中考,因为自己平时比较忙,孩子的学习生活都由妈妈在管,直到这个周末有时间看着他走进考场,才意识到自己关心、参与太少。
当然,这个“缺失”的问题并非基金经理们所独有,但与其他大多数行业相比,基金经理更明白考上名牌大学和取得高学历的重要。
此前6月初的一天,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在闲聊时透露,最近他们正在招聘投研人员,清北复交等名牌大学本科毕业以及硕士以上学历几乎成为了入门的标配。“公司基金经理们在筛看简历时有些开玩笑地说,已不指望孩子一定能超过自己。”
精英聚集的行业
据某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在有公开毕业院校的1000多位公募基金经理中,清北复交和上海财大是数量最多的,占比将近一半。
“陆家嘴办公楼里懂半导体的比张江还多”“中国基金经理的本科率只有4%,因为剩下的96%是硕士和博士”“985只能保证HR不把简历直接扔垃圾桶”……这些段子流传在业内和市场中无不透着基金经理的“精英”体质。
6月18日,一名刚从“双一流”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小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应聘过多家基金公司,但都没有成功,感觉只有那几所顶尖的名牌大学才有竞争力。”
学霸不轻松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基金经理中不乏学霸高手,“状元”层出不穷之余,更有15岁进中科大少年班的蔡嵩松;13岁进北大,22岁博士毕业的王贵重等。
江山辈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基金经理群体亦是如此。日前,一位“85后”基金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做这一行不进则退,不只是要持续学习各种东西,还要去挑战人性,战胜人性。“外界看来很是光鲜,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发际线不断后移。
“基金圈就是一群学霸之间的竞赛,经过一番奋斗,熬出来的当上基金经理。有时赚钱了,好的被夸上两句,不好的说你做庄;有时亏钱了,轻的说你没水平,重的说你老鼠仓,这是非常难过的。”该基金经理说。
此前,北大毕业的“90后”美女基金经理梦圆就因上任10个交易日,但所管理的两只基金短期净值下跌20%而遭到舆论诟病。
“现在除了路演,还要偶尔做直播,平时习惯了低调地埋头干活,但在直播时却要面对十万百万计的陌生人,还是不太习惯”,6月18日,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袒露心声,“平时确实压力很大,业绩、规模、排名,3把标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还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基金经理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目前国内基金经理的人数逐渐增加。
当然,基金经理的离职率近年来也有所提升。时代周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120位左右的基金经理离职,涉及82家基金公司。
前海开源基金今年以来现多位基金经理离职。究原因,6月16日,该公司回应称,基金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基金从业人员自由流动是行业的常态,属于正常现象。
躲不掉的困扰
既然压力这么大,那已为人父母的基金经理还会期望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个行业吗?父亲节之际,上海一位已“奔私”的基金经理表示,不管是做基金经理,还是其他行业,都希望他能比自己更优秀,能靠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可现在的问题是,我担心他的未来还不如我”。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优秀是一种习惯。
很多权益基金经理,之所以会被大量投资者和资金追溯,成为行业中的明星基金经理以及顶级基金经理,得益于背后中长期优异的业绩支撑。
但在子女教育方面,不少基金经理都表示无奈。一方面是工作太忙,没有多少时间关心、陪伴孩子;另一方面,身在北上广深,孩子自身的竞争压力也大。
前阵子,热播剧《小舍得》引起了“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的讨论,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自己这个参照物比较强大,故超越的难度也更大。
为了更高的目标,即使孩子成绩优秀,基金经理父母也丝毫不敢放松。嘉实资深投顾李海东结合亲身经历在直播时表示,“‘鸡娃’这个动作往往由家长来触发,但可能留下一个隐患,那就是孩子缺乏主动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