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为什么高二、三的数学放到大学,就会影响重点大学的招生质量呢?我搞不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因为数学网上学是很难的,如果生源不足以支撑教学内容,最后学校肯定只能妥协,降低教学难度。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比如美国MIT公开课里面的微积分考试卷,和百度文库里的新疆大学期末试卷比一下就会发现难度差不多。MIT在美国是头部大学,新疆大学在中国是排名100左右的大学。而美国现在菲尔兹奖和上世纪相比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了。
美国中学数学难度不断下滑之后,本科数学课也不得不不断降低深度,比如现在MIT用的Strang版线性代数内容就很浅、易懂,但无法筛选出有天赋更进一步的学生,而且和同年龄德国、法国、俄罗斯的学生比差距是不断扩大的。
国内比如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生源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因为高考筛选不出好的学生,所以南京大学的数学分析竟然把实数理论变成选读、第二遍阅读内容,科大新版数学分析讲义也把这些较难的内容放到第三学期了。
而高中数学培养严格、选拔质量高的俄罗斯、德国,现在非但没有把实数理论这种现代数学的基础思想放到第三学期,反而是在原来这些内容出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大学早期就直接引入一些中国本科高年级甚至硕士生才接触到的数学思想。这样一来一回,差异就很大了。
另外,高考有导向作用。如果高考数学进一步简单,家长只会想那先把时间放到别的科目上。这样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高校数学教学更难展开。最后如果一个班超过一半学生都无法承受现有教学内容和深度,结果只能是高校进一步降低考试难度和内容深度。这样一来,后面选拔问题的难度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假如语文考试只考察中文使用的流畅性、议论文和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那么结果就是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投入时间阅读文学作品了。那么必然对下一步文学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在我看来,高考的关键是要兼备及格性要求与选拔性要求。不同大学专业,计算分数的科目应该主要根据少数相关科目来计算,而其他科目只需要及格就能达到门槛,或者采用两套考卷。
比如我文学天赋确实不行,语文如果有两套我就选第二套难度低的,但这样就不能报考文科类专业了,而报考理科类专业,数学就要选难度高的。总之,这样做有利于鼓励学生和家长切实衡量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在哪里,选择自己适合、并且有兴趣的专业。适合文科的选择文科,适合社科的选择社科,适合理工科的选择理工科,适合职业教育的选择职业教育。
在我看来,好的解决方案是两套试卷,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校,选择不同的考卷。就像考研一样。考研数学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比如你选择了数学三,考试题就要比数学一简单一些,但是一般只有财经类学校才接受数学三的分数。
高考首先我认为应该尝试语文、数学分两套卷:语文一、语文二、数学一、数学二。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校,接受不同的考卷。比如985大学文科要求就是语文一、数学二,理工科要求就是语文二、数学一。语文二主要考察汉语的基本应用能力、表达写作议论能力、和作为中国人应该有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而语文一则必须有相当的文学阅读量和文学天赋才能取得高分。
数学类似,数学二主要考察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能够应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而数学一则应当必须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现代数学的思想才能取得高分。这样一来,鼓励学生和家长实实在在地定位自己,发现自己,而不是一窝蜂卷到个别专业和头部学校去盲目竞争。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在我看来高考应该奖励那些能够发现和选择自己最具天赋、最具兴趣学科的学生,而不是平均化地降低各个学科难度。美国教育目前存在的相当一部分问题就是中学各个学科难度的不断下降导致的。
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比如法国是对一流学校采取单独招生制度,想要报读一流大学的学生高中毕业成绩要在全国的某个比例之前,然后入读预科学校,在预科学校学习相当部分等同于我国本科的学习内容,通过考试之后才能申请一流大学。
俄罗斯很多一流大学对每个学科采用不同的招生试卷,不同学科要求不同。比如同样是数学考试,大纲相近,但是数学、物理专业的考察深度就高于生物专业。这些实践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