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老师在哪里? 遇到难关却不敢开口……学生获悉后迅速行动

《四望嶂老师》

文/ 陈彦儒

太阳西沉的时候,我在前山河边散步。手机响了,是梅州的号码。

我按键接听,何海生老师响亮的声音传了过来,正趴在栏杆边瞅着通车不久的新南屏大桥的我眼前一亮——

33年没见过面的何老师,声音一下子推开记忆的大门:我仿佛又看到他一边低下头捡粉笔擦,还一边歪头瞅着我们继续讲着数学解题思路。

何老师弯腰拾物依旧在讲解的姿势,与眼前的桥,在夕阳映亮的河畔,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对比啊……

何老师是我的小学数学老师,记得80年代中后期,他才从江西广昌县调回位于广东兴宁的四望嶂矿务局小学教书。

一番问候之后,何老师又问起“黄土计划”一事。此前,我在中新社担任记者一职时,曾多次采访黄土计划创始人张志豪先生,张先生在闲聊时得知我的祖籍兴宁因地狭人多、地理位置偏远、数度错失轨道交通站点选址机遇等原因,造成当地很多农民家庭无法供养孩子读大学,甚至出现贫困生在金榜题名后,只能弃学打工现象,于是做出决策:让我对接兴宁市侨务局,从2013至2016年,张先生连续3年赞助了60名兴宁籍贫困大学生;后来,我离开了中新社,兴宁市侨务局合并到兴宁市统战部,黄土计划也因别的原因,暂停接纳后续年度的兴宁贫困生。

今年,我写的一篇《5代人126年血泪谋生史——聊聊客家方言中的“寻食使”》火爆网络,多个不同标题的帖子点击率总数超过40多万,最高一篇点击率逼近9万,几个帖子点赞的总数超过3万,因为该篇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非虚构大散文,有几段重点提到了“黄土计划”和兴宁的渊源,于是我发短信向张志豪先生汇报了一声。张先生查阅之后很兴奋,于是又决定从2021年起,再度赞助兴宁15个贫困大学生4年费用。

前年底,何老师才跟我取得了联络,记得当时他一再叮嘱,下次如果再有“黄土计划”赞助兴宁的话,记得告诉他一声。

图:本文首发《中山日报》“文棚”

张先生拍板之后,我立即给何老师发了微信,略提了一下今年拉了15个扶助名额一事。

也许老师睡得比较早,当时没回微信。直到次日黄昏才打回电话,何老师详细咨询了“黄土计划”的申请流程和扶助条件。

我感觉有些不对,于是就多问了两句。到了这时,我才得知何老师的儿子失业多年,治疗癌症花光七十多万元,如今,何老师的孙女、孙子都在读大学,儿媳无业,他家所有的负担全挑在何老师一个人身上……

天啊!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记得两年来我们多次通过电话,聊过很多,也聊了很久,何老师还让我们有空回了兴宁,记得去倒闭了二十多年的矿山转一转……但是,在那几次,煲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粥,一向爱面子的老师却一直没有说出、没有说出家中难过的那道“坎”……

写到这里,我都有点埋怨自己的粗心和大意了!如果,如果不是今年筹办最新一期“黄土计划”四年赞助指标,可能,我和其他老师、同学一直都会无从得知何老师家的遇到的困难。

何老师跟我们相处时间并不长,他只教过我9个月,而且是最紧张的六年级才接任我们班,但是他上第一节课时,大家就见证了他的细致、认真和严格——

在那个闷热得连蝉声都停歇的秋季,挥汗如雨的何老师讲着解题思路,转过头来,他的眼睛在黑框眼镜中转动着,从左转到右,从右转到左,一边说,一边仔细打量着每一个听课学生的状态。

何老师上课,常常顾不上喝水,写板书在讲,弯腰拾起粉笔擦时在讲,下课铃响时也在讲,在燥热的季节,他的焦渴的嘴唇泛白,与黝黑的脸,与黑框眼镜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时,最让班主任赖老师警惕的我,可是当之无愧的“闯祸大王”,很多事件都是我有意、或无意中就闯下了,学校三番五次强调的注意事项,有好几次估计都是与我的闯祸事件有关,有很多恶作剧的始作俑者追查下去,也可能与我脱不了关系。我还爱在课堂顶牛,比如说班主任赖老师讲雷锋事迹的时候,我总是“怪话”连篇:“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他为何把这些全记在日记本上?”“在那个年代,普通家庭拍张照片都很难,为何他会留下这么多照片?”当时矿山的学校,同班同学有相当大比例因转学、因班级人数限制、因成绩落后而留级,年龄普遍比我们适龄读书的学生大上一两岁,还有大三岁四岁的,大伙都沉默着,只有我爱“顶牛”爱非议。面对我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比较突兀的叛逆性格,赖老师很警惕我的思想问题。

那时候电视剧《雾锁南洋》火爆一季,我和小伙伴脑袋转得都很快,即兴设计了一个游戏,叫“抓康贼”,清兵嘴中的“康贼”指逃入南洋的康有为,我常扮演逃难的“康有为”……其实在当时,我还真不知道我的高祖父陈献君就是与康有为、梁启超一同发起“公车上书”的人,当我和小兄弟王斌等人制订规则时,我总是自告奋勇扮演康有为,我们在学校下面的木番薯坡地上演一轮轮精彩的追捕游戏。后来班干部告密,班会上我们几个被赖老师狠狠批了一顿,原因是几个小兄弟大呼小叫喊“康贼”,亵渎了“南海圣人”。此时,也许是我继上次闯祸没几天,也许是心情着实不好,赖老师气得火冒三丈:“康有为是圣人,陈镜堂(我的原名)这种思想的人,能跟他比吗?你们几个口口声声高呼‘康贼’,是要把自己摆在哪个位置?”

怨不得赖老师发火,其实,早在从幼儿园时代起,我就是让众多老师头痛的地雷级别人物,我是第一个在门口罚站时悄悄溜走的孩子;六一大汇演,在仅仅安排两个男孩登场的难得机会下,我又是第一个上台表演私自改变角色、改变剧情的捅娄子孩子;读小学后,很多老师对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他全都做对了,别人都不会丢分的简单题目他丢了分”;我在运动会捣蛋,上体育课闯祸,课间休息制造事端……别的年级闯祸最多的常常是人高马大的留级生,而我们班,闯的祸最多的却是看似软弱可欺的我,我捅出的娄子,常常要比班上几个捣蛋老哥闯祸的总数还要多。

尚记得,赖老师教的三年中,不管座位如何调换,每次上课前他进教室时总是首先盯我一眼,才环视四周;尚记得我是进出赖老师宿舍谈心次数最多的学生,老师说“如果嘴唇是铁打的话,早就磨成一张纸片薄了”;我当时的成绩呢,跳跃性蛮大变动频率很高,加把劲,我常常能一下子冲上前三或前五,松一口气后又一落千丈,最惨的时候就比倒数几位稍好一些,一学期能波动好几轮,几年来一直如此……老师苦口婆心也好,冷眼旁观也好,我依旧是我,大家眼中的坏小子:圆圆的脑袋配上醒目的招风耳,憨态的面孔总挂着坏坏的笑,表情生动,一激动又有点结舌,可恨之极却还带点谐趣。

与赖老师搭档两年的范老师教数学和历史,评点难题时常常会当着全班的面表扬我“聪明”,但是偶尔的鼓励,也许能激发我努力一点,次数多了,这招反而不灵了,我依旧还是上课走神——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我却在下面打腹稿构思故事……

六年级何老师调来了。经验丰富的何老师一下子就把准我的“毛病”所在,上课时他的眼睛左右一环视,慢悠悠走到我的桌边,一拎我的耳朵,把我揪到窗边站着听课。

的确,严师出高徒,一次,两次,在何老师的课堂上我终于开始收心,开始认真听课了,何老师发现我的基础还有不扎实的地方,又把我拉到他的宿舍补课……

虽然,何老师仅仅教了我们9个月时光,但是他的严厉,他的缜密的解题思路,他的敬业精神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班主任赖老师善于在教导学生时讲述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范老师是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何老师就是那种一门心思扑在教学领域的“把脉专家”,在他的循循善诱之下,班上很多差生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

……

图:四望嶂矿务局航拍图

放下电话后,我马上赶出一份《捐款倡议书》,将何老师家遭遇的窘境发到了同学群,黄周祥老师马上回复称:“何老师去年打电话给我,也没说,他太爱面子了。”

“师恩难忘,”老同学袁秀梅也在群里回复。

在黄老师协助下,四望嶂局小众多老师、学生纷纷转款,十天时间里为何老师捐了一万八千多元扶助款,王斌、蓝志平、罗宇斌、谢达强这些多年未见的兄弟纷纷捐款,何绿茵、李健秀、李秀琴、袁秀梅等女生也在获悉的第一时间里转款,李美姜等同学也通过微信转款,委托我转给负责收款的黄老师。

最难忘的是,我们的班长,现任福建省公务员的颜志平同学,百忙之中转来八百元。黄老师尽管没有教过我们班,但他的记性很好,每接收一笔微信转款,就仔细回忆每一个四望嶂走出来的学生的音容笑貌和往事:“用赖锦华老师的话来说,颜志平这样的学生,教一百多个都轻松。”在黄老师眼中,赖老师在局小四年教书时间用了三年带我们班,他最疼爱的班长成了处级干部,而我做为他最警惕最操心的学生,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还出了五本被众多图书馆购买收藏,且在当当网、京东书城销售的书籍,这,算是对一个老师最好的褒奖。

师恩难忘,四望嶂系列散文我在《中国作家》《珠海特区报》《梅州日报》《中山日报》等名刊、地市机关报,以及党报《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发表十几篇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去写老师,因为,这算是森林深处最婉转的夜莺歌曲,感情不足,学识不够,还真是不好下笔,此次,借这一次援助行动,我突然激情澎湃,运笔如风。

人到中年,回忆来路,啜茶闲聊,闭目养神,二千多年前柏拉图提出的人类哲学史上三大终极问题就会冒上心头,在入定一刻,来自四望嶂的印象是不是纷来沓至:载满煤炭的火车、转着圈飘落的桐花、斜晖中踢球的小子……

记忆深处,33年前的蝉鸣依旧那么嘹亮,33年前的大丽花依旧是那么鲜艳,粉蝶和蜜蜂上上下下,忽飞,忽停,忽转,墙树雪白的花带着一丝涩味,何老师手里夹着木尺,三步并作两步往办公室赶去……一幕幕场景真是如在眼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哪里?在当初的局小局中。当初的局小局中在哪里?在四望嶂。四望嶂在哪里?在万余名从广东兴宁走出的矿山子弟心中。师恩难忘!师恩难忘……

(本文首发《中山日报》“文棚”)

附:

作者简历:

陈彦儒,原名陈镜堂,广东兴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作家》《天津文学》《青春》等名刊,被多本选刊转载。

作者多年来出版了作品集《放牧星群》、长篇小说《白天失踪的少女》、散文集《印象兴宁 水墨珠海》 、新闻理论随笔集《新闻课——如何学会与读者“拍拖”》等专著。

其中《白天失踪的少女》获得了2015年首届报业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大奖。《新闻课——如何学会与读者“拍拖”》获首届珠海文艺评论奖;散文集《浪漫珠海:我从古代来》获得第四届苏曼殊文学奖……

作者玩“跨界”上瘾,第六本书《“好烦”丫头在假期》属于儿童文学, 长达15万字,预计2021年11月左右上市。

作者的《新闻课——如何学会与读者“拍拖”》被清华、人民大学、复旦、武大、中国传媒大学、浙大等1200多家高校图书馆和国家、省市县区图书馆购买收藏。据《中山日报》《梅州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媒体报道,一些高校教授在上新闻专业课时,常常会援引本书一些观点及新闻案例去解读新闻理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