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关注中小学生负担丨“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有望被打破

7月19日下午下课后,学生们陆续离开岳塘区双拥中路某校外培训机构。(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欧阳天 摄)

“关注中小学生负担”系列报道③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有望被打破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中华 实习生 张宇轩

湘潭市中小学校7月相继放暑假。夏日炎炎,本是学生休养之期,但街头仍能看到不少背着书包、到处奔波的孩子们的身影,为了小升初考试以及中考高考,他们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充电”。“放暑假了,但我仍然天天上课,真的很累。”7月27日下午6时左右,从岳塘区建鑫国际社区二期一培训机构走出来一群学生,其中一男生哭丧着脸向我们抱怨。

受升学压力和“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心理作梗,不少家长在这个暑假帮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让孩子们苦不堪言。

这一怪圈何时能打破?广大学生和家长拭目以待。

校内作业少了 校外培训增加了

6月中旬,我们与湘潭理工学院志愿者联合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家长给孩子报了课外培训班。

“学校现在布置的作业不多,主要是参加了校外的辅导机构补习,让孩子补短板。数学、英语两门课程每周末补习,一次3小时。而且,初二面临生地会考,生物、地理两门课程也请了老师单独辅导。”湘潭江声实验学校一学生家长反映。

“孩子明年将升入初中,为了让他考上好的初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每周末都会往返长沙一家知名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一对一辅导,主要补数学、英语。”雨湖区风车坪学校六年级一家长说。

一所中学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透露,7月2日刚考完,不少家长已将学生假期排得满满的,主要是到校外培训机构补习语文、数学和英语。

暑期培训班成“第三学期”

我们采访发现,湘潭校外培训机构生意之红火,一点也不亚于三伏天气。从雨湖区砂子岭、南盘岭、基建营到岳塘区建设路口,再到湘潭县易俗河的大街小巷,校外培训机构随处可见。培训内容也实现了“全覆盖”,从幼小衔接班到高中各科辅导,可谓面面俱到。既有“小班”教学,也有“一对一”教学,任你所需。

不少家长表示,替孩子报班培训,也是无奈之举。家住岳塘区东方名苑小区一周姓家长的儿子即将进入六年级,今年暑假,她帮孩子报了一个培训班。“孩子每天下午4点到6点上课,主要补习数学、语文、英语,连续上3个星期,费用1万多元。我原本只想报数学,重点是学奥数,但培训机构不同意只报一科,得语数英三科一起报。”

“个别学校甚至违规跟校外培训机构联手开展招生考试,不到这些机构培训,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这位家长无奈地说。

培训机构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我们采访得知,暑假期间,参加校外培训的家庭补习支出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数万元。

为了引导广大家长理性选择培训机构,暑假来临前夕,市教育局发出通知,提醒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理念,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切实减轻孩子课外负担,给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如果确实需要进行辅导培训的,一定要理性选择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

招生政策变化 有望打破怪圈

今年,湘潭市普通高中招生实行重大改革,为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创造了条件。

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介绍,今年湘潭市普通高中招生政策最大的变化是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实行属地招生,在招生范围进行公民同招。

为了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市教育局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严禁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免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揽生源;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

与此相配套,湘潭市还严格规范了小升初招生秩序:全市统一一个平台开展小升初招生,严格控制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的人数和规模。民办学校首次进行了超员摇号,以合理控制民办教育办学规模。

“禁止民办学校提前掐尖跨区域招生,也就斩断了这些民办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的‘利益联盟’。以此为前提,孩子即使不上培训机构也能上好学校,上了培训机构也不能跨区域随便选择学校,从源头给校外培训降温,给学生减负,给家长松绑。”不少家长拍手称快。

岳塘区教育局民办教育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岳塘区共有校外培训机构200余家。今年暑假,教育部门将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并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顿,规范一批、关停一批、转型一批,并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杜绝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意见》指出,在对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确定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为全国试点,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试点内容包括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强化培训收费监管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