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中考后才明白, “走读”与“寄宿”差距很大, 两者宛如云泥之别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对差距于每个人的一生来说,都会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不乏有一些较为重点的转折点。要说我们一生中较为重要也是比较共同的转折点,应该就属中考、高考这两场重要的考试了。而中考、高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那更是不言而喻,对于许多人来说中考和高考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如何。

不要小看考试分数的差距会,它会让学生从不同的含义上产生不同的分层,这些分层不单单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好坏学校之分,更不是好坏学生之分。更多的是人生未来的走向,这些分层会通过中考过后就在逐渐形成,高中学习三年后再经历高考分层,最终经历层层筛选,人生就这样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了。

而最终能够成功走向社会找到好工作,或者创业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少数人群,而在这些成功人士当中,大多数的人都来自于985、211这样的名校出身。这就是中考、高考最后产生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够好好学习的原因,好大学毕业的机会会比普通大学的机会多许多,接触的人群也会更高质量一点。

因此中考和高考作为人生当中的两次重要转折点,是每个家长和孩子都较为注重的两个阶段。尤其是中考,中考作为第一个转折点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它能直接影响着高考时的走向。所以许多家长都会在孩子迎来第一个转折点时给他们提供非常好的学习环境,通常都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是在最近许多家长迎来了一个较难决定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在学校到底是选走读还是寄宿呢?

走读的优势

俗话说得好:“有利必有弊”。在孩子选择走读和寄宿的问题上,双方的优势和缺陷肯定是互相存在的。而走读对孩子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可是寄宿生就没有这样的环境了,一个宿舍住8个人左右,晚上休息很容易被舍友给打扰。而中考作为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晚上如果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的休息环境很容易影响白天的学习效率。

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家离学校近的学生来说,除了可以晚上在家里睡觉之外,晚上下自习早的话还可以多挤出来一点时间安安静静的在家复习一遍白天所学内容,或者是刷一些课题。而且有条件的白天还可以在家里吃饭,中学时期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消化得快很容易感到饥饿,在家里吃饭的话不仅可以吃饱还能达到长身体时的营养需求。

走读的缺点

其实相对于优势来说,走读也有着明显的弊端,那就是家和学校的距离问题。如果学校离家较远办走读的话,就需要考虑到孩子上学迟到、上学路上人身安全等问题。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上下学接送学生,对于工作较忙的家长来说,孩子上学就会变成一个难题。

再者就是走读生基本上每天都会和父母接触,长期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家里有父母,有什么事情都交给父母就行,而过分的依赖父母最终只会导致他们遇事没有主心骨,揉揉寡断自己决定不了。

寄宿的优势

相比于走读,寄宿生的优势基本上就是走路生的缺点,他们不用因为担心学校离家远而惆怅怎么上下学,每天可以在走堵生上下学时节约出不少时间来干别的事情做。从除此之外,就是寄宿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要比走读生强许多,他们因为一周或者两周放假回一次家,在学校大小事不仅要自己面对以外,洗衣服、洗袜子、洗床单等工作都是他们自己要面对的。

寄宿的缺点

寄宿生的缺陷也很明显,身处青春期的他们七八个人在一个宿舍睡觉,晚上很容易吵闹。而这些吵闹则会直接影响到想早点睡觉的学生,导致自己晚上下自习后无法在宿舍正常学习,也很难有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并且在学校住宿不仅需要交住宿费外,也代表着在学校吃饭,而对于青春期长身体的学生们来说,学校的饭菜并不能保证营养均衡。

对于家长如何选择孩子走读和寄宿的问题,主要还是根据自家孩子个人的性格特征来判断。如果说自家孩子有着不错的社交能力,对于为人处事方面有着不错的化解能力,那么寄宿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他可以充分的体现出自身的社交优势,很容易获得珍贵的友情。当一个环境里全是自己相处很好的同学或者朋友时,大家很容易一起积极向上努力。

反之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很好,又或者很抗拒参加集体生活,那么强行把他送到集体生活中便是一种强人所难的做法,他就会更排斥现在的学习环境。所以关于孩子到底是走读还是寄宿,作为家长的一定要看清自家孩子性格是否适合集体生活,再做决定。

其实家长最后无论是选择了走读还是选择了寄宿,相信他们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考虑做出的决定,都是为了自家孩子好。只要是跟孩子提前沟通好即可,千万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是家长就有做决定的权利,这种不与孩子商量不尊重孩子的做法,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误会,并且伤害他们的幼小心灵。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家长和孩子之间也需要构建起最起码的尊重,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