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师、医生、公务员大概是国内最受欢迎的职业。特别是医生,一身白大褂经常代表着令人尊敬和佩服的形象,是很多学生的理想。
每年高考季节,无论热门专业如何变化,医学总是能保持一定的热度,医科大学从来不愁招生。可是在同学们满怀憧憬地走进医学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毕业后的自己可能面临转行呢。
医学生的无奈:每年近百万毕业生,能当大夫的仅3万左右
笔者本人并没有学医,但是看到一份统计数据,却略有震惊:我国每年医学生的毕业人数将近一百万,但是最后能当上医生的同学有多少呢?仅仅3万左右。
虽然当代大学生毕业后不走本专业方向,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可医学毕业生仅约3%才能当上医生的概率,着实让人感到困惑。
学医不等于能当医生,大批同学面临转行的无奈
每年这么多医学生从不同水平的学校毕业,可医生的更替是比较慢的,通过离职腾出来的位置不多,医院纳新往往人数有限。
笔者的一个亲属只是护士,想进当地三甲医院实习,都需要经过非常苛刻的选拔,才能争取到为数不多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毕业生都去哪了?
第一种:考研、考博,坚持到底
医院需要对患者负责,医生的学历和经验缺一不可,在择优录取的原则下,学历是第一项筛选条件。如今想在正规公立医院就职,研究生学历是标配。
一些学生深知这样的现实,所以会继续深造,读研之后继续读博。虽然耗费很多时间,不过因为知识基础更好,也就有了更大的竞争力。
第二种:退而求其次,去小诊所
学历不足的医学生,进公立医院的机会渺茫,不想放弃的同学,也只好进入中小型诊所。虽然没有编制、缺乏保障,但好歹也算学有所用,在医学领域发挥一些价值。
第三种:去相关企业,做讲师或销售
医科大学里不仅有知名院校和本科院校,也有大量的专科大学。这些同学毕业后,面对就业市场里残酷的竞争,往往需要转行,医学器材等行业这些年异军突起,提供了一个方向。
第四种:学无所用,直接转到不相关行业
医护行业看上去体面,却也有很多艰辛,能进入待遇好的大医院的话,还可以坚持。但正如上文所说,很多毕业生只好退而求其次,到私立医院、医美机构,或做讲师和销售。
在既辛苦又缺乏保障的工作中,很多人后悔学医,索性直接从头再来,寻找其他方向了。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在其他领域往往也面临着一定困难,无法从事技术性太强的职业。
三无家庭的同学,为什么不建议学医
“三无”家庭算是一个新兴热词,也是家庭条件普通的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嘲。因为没什么家底、没什么资源,这类大学生毕业后常常面临着更多困难。
这里不推荐三无家庭的同学学医,并非因为看不起,而是很现实的提醒。看了上面的数据,我们就很清楚,学医不等于能从医,大量毕业生面临转行。
学医的同学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大学时期一般是5年制,因为本科生不好就业,所以加上读研3年,这就至少是8年。这期间花费的学费、生活费就高出很多普通专业的同学。
其次,很多“三无”学生在面试中被刷掉。公立单位招聘时,不仅需要通过笔试,面试也相当重要。做医生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反应能力。
而这些同学往往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养成了自信心不足、应变能力或抗压能力不足等性格,所以难以受到面试官的青睐。
而在医学生跨专业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本身专业比较特殊,能搭建上关系的行业比较有限,同时这类行业,例如器材、保健品行业等,口碑又不是很好,转行存在一定劣势。
【结语】每年百万医学生,毕业后能当大夫的仅3万,看了毕业生数据朋友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学医总面临“劝退”,特别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更需要慎重。选择专业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不要只看到光鲜一面,忽略了风险。
话题:你认为学医如何呢?
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更多教育类信息,可进入主页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