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说:“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如果将发展滞后的农村比作是阴沟,那么,那些被困在这里的孩子,免不了会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但实际上,仰望星空是没有用的,真正能够让人从阴沟里走出来的只有去追赶月亮。
所以,被困在农村的孩子们,必须想办法将自己救出去。毛坦厂中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学校,它的存在,成为了孩子们自救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要自救
近日,针对线上教育野蛮生长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线上教育行业进行把控。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下的这种教育资源共享的背后,是昂贵的经济报酬。 农村的孩子们无力承担这份经济压力,面对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只能望而止步。
更恐怖的是,如果这些孩子因为没有接受资源而失去了许多的机会,从而被迫继承了父母的老路后,这些孩子的下一代也将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周而复始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从国家层面来讲,这样必然会导致国家阶级的固化;从社会层面来讲,这样无外乎是不利于社会平衡的;从个人层面来讲,有些人一出生就决定了终点。无论是哪个层面,这都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毫无疑问,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人们就必须要做出点什么事情来。现如今,国家对于基层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在慢慢变大,但社会所能提供的资源归根到底还是外在的东西。农村孩子想要突破阶级,就必须自己采取一些积极行动,将外在的资源转换成自身内在的能力。
所以,农村的孩子们必须要学会自救。但是他们能力有限,缺少指导,甚至弄不清城市中的运营规则,所以,对他们来说,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而高考,成为了农村孩子们改变人生的唯一公平途径。这群孩子也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将目光放在了毛坦厂中学上,因为那里是个能够创造传奇的地方。
毛坦厂中学的传奇
毛坦厂中学是教育界的一个传奇,但是在一开始,毛坦厂中学并不是一所名校。
2001年,朱志明来到毛坦厂中学担任校长的时候,毛坦厂中学和农村的大多数学校一样,因为生源稀缺,高学录取率低,而正处在摇摇欲坠的状态之中。
但好在,朱志明没有放弃。“既然无法输出优秀生源,那就先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这是朱志明最开始的愿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毛坦厂中学虽然本科率高,但是却出不来几个清华北大的考生。因为毛坦厂的定位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有学上,而不是让本就上学困难的孩子实现逆袭。毛坦厂中学是所有想要实现大学梦的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农村的教育相对封闭,学生们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无论老师怎么努力,学生们的成绩提升都微乎其微。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为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毛坦厂中学开始实行了军事化管理。
在高强度的管理下,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朱志明的努力下,学生们的成绩逐步提升。据统计,2020年,毛坦厂中学的本科上线人数为10176人。也就是说,在去年的高考中,有一万多个农村孩子,在毛坦厂中学中改变了命运。
毫无疑问,在闭塞的农村中,毛坦厂中学成为了一种传奇。这种传奇,甚至跨过了经济和地域的限制,从农村传播到城市之中。时至今日,我们也依旧能看到在许多中学里,老师们以毛坦厂为典型案例,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有传奇的地方就会有传说,在令人惊叹的升学率背后,是人们关于“高考流水线”的议论。人们给毛坦厂中学取了一个名叫:“高考流水线”的外号,这个外号在大众之间流传广泛,人们甚至会用它来代替“毛坦厂中学”这四个字。
提起流水线,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像是工厂里的机器。毛坦厂中学的学生们像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挤满了学习,就连吃饭睡觉,都被严格管控。在毛坦厂中学,他们以一种几乎同外界断开联系的状态,度过艰难苦涩的三年时光。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家长挤破了头要把孩子送进去,有些学生更是自己选择了毛坦厂中学,难道他们不怕觉得苦吗?
高考流水线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苦是肯定的,但比起苦,他们更怕的是一直这么苦下去。工厂之所以使用流水线的工作方法,原因不外乎是高效。工人们工作效率高,产品生产率高,工厂自然利润就高了。
除此之外,在统一作业下,领导们的管理时间也被大大缩减,从而能够为工厂减少更多的沉没成本,提高最终的收益。这套理论,对于毛坦厂中学,也十分适用。
在发展落后的农村,教育资源显得格外宝贵,但尽管如此,农村的教育水平始终比不上城市里的教育水平。
所以,就算有些孩子在农村学校中属于成绩排名靠前的一类,但将他们同一个省的所有学生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成绩靠前”,其实只是一种虚假的幻象。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农村学生底子差的原因。
同样的三年时间,毛坦厂中学的学生们不但要弥补这些差距,还要学会新的知识,甚至是要在知识储备量和掌握度上超过城市里的学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高效,就是他们最大的武器。
除了学生,就老师而言,高效也十分重要。
尽管毛坦厂中学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传说,但身在农村的它,依旧无法和大城市中的学校相比。大城市中的学校,除了在硬件设施方面好过毛坦厂中学外,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也是毛坦厂中学所欠缺的内容。而这些方面的不足,正是让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毛坦厂中学的老师当然优秀,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城市名校中的教师常年接触一线教育,有些甚至会参加高考出题和高考阅卷,其专业水平,可想而知。
毛坦厂中学的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需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方面,是懵懂的学生,另一方面,是自身的提高。在这种两头抓的情况下,毛坦厂中学的老师们不得不加快步伐,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也是一个团队,有团队的地方就需要有管理人员。一个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不只是单纯地体现在科研上,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体现在这个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上。
管理要靠人。大城市的学校中,设立的有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教师,有些条件好的学校甚至会单独设立生活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定位,都有自己的工作重心,大家各司其职,共同管理学校。但是对于毛坦厂中学来说,在岗位细化这方面,根本无暇顾及。
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容懈怠的成绩差距,这些内容占据了学校管理的大部分精力。但是上万的学生群体,高输出的学业压力,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错。所以,对于毛坦厂中学来说,在学校管理方面,也要高效。
而军事化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在军事化的统一要求下,学生们的主动发挥空间虽然少了,但是对应的精力安排和时间运用也就更加的高效了。
当然,这种“流水线作坊”也存在着不好的地方。比如:学生们丧失了学习之外的一切感知力。在被学习挤满的生活中,学生们很难去用不同的眼光感知周围的世界。同时,学生们也将失去挖掘个人兴趣爱好的最佳时间。
因为一旦当他们从高考中走出来,认识到学习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的时候,他们必须要重新探寻世界,探寻自己。这个过程,注定是漫长又充满折磨的。
我们常说新一代的年轻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对于被巨大差距所折磨的毛坦厂中学的学生来说,突破高考,进入大学,是打开其他一切美好生活的唯一钥匙。 “高考流水线”这句嬉闹的背后,满是学生和老师的辛酸与无奈。
莫欺少年穷
毛坦厂中学虽然有许多可议论的地方,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毛坦厂中学的存在,让许多农村的孩子拥有了一种希望。尽管毛坦厂中学的学生被称为是“流水线上的考生”,但是在这种辛酸和无奈背后,还有着这群学生炽热的追梦之心。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相对而言比较闭塞落后的乡镇农村中,毛坦厂中学的存在,是这群学生实现自救的最后一条道路。虽然他们现在是“流水线考生”,但是当他们毕业之后,他们就不会再进入流水线工作了。这是这群农村孩子的自救之路,也是毛坦厂中学最大的意义。
人们常说:“少年穷。”因为最穷不过穷书生。但是这句话除了说学生没有钱之外,还有一层意思。“穷”在古文的意思中并不是指“没有钱”,它常翻译为:“困苦”。困苦的含义要大得多,形成困苦的原因也有很多。
那些农村孩子的困苦,是因为缺少对应的专业指导,没有强大的应援背景。这种困苦,更像是生活本身的苦难意味。
但是这群孩子并不会就此沉默,大部分孩子,依旧在用自己的热血和不甘心向生活中的苦难叫嚣。他们懂得自救,并勇于吃苦,他们不但是阴沟中仰望星空的孩子,他们还是奔赴在追月路上的孩子。
所以,在“少年穷”下面还有一句:“莫欺少年穷”。
当这群流水线上的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踏入大门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感谢曾经拼命自救的自己,和努力救出他们的毛坦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