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掌握这四个答题步骤, 让你的公考行测更易拿高分

如果你按照备战的4个步骤做下来的话,题量一定已经过万,你的功底可以说足够深了,那么现在你所需要的就是技巧了――考场上的技巧。掌握这个,可以让你更好地发挥练习中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取得好的成绩。因为你要知道,平时的水平跟考场上的分数往往并不一致,关键就在于考试技巧。

1.关于答题顺序

有很多关于答题顺序的说法,最近的一种是先做图表分析题,原因是比较简单而且分值大。但是经过几年国考和省考的检验,使用这个方法的人都追悔莫及。还有人说先做常识,因为比较简单,不会就蒙,时间也快。但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在你做的第一部分里,你就可能面临很多你不会的内容,需要大量的猜测,此后你做题的心态是怎么样呢?时间固然重要,但是,心态更重要。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在两个小时内把题目做完,而且要在两个小时内尽可能多做对题目,拿更多的分。

现在介绍一种全新的做题顺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进行操作的答题顺序。

第一,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仅次于常识判断难度的题目,而且可以说,除非是常识性的类比推理,一般智商的人,都可以很快做出并且做对。这个部分是耗费时间最少的。

第二,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也许你会惊讶,这部分是不是要因人而异啊?事实上,无论你语文好或者差,这部分你都逃不掉,而且,中文字谁都看得懂,做对做错时间都是不知道的,只管往下做,不要去计较对错。即使语文功底再好,这个部分也可能会错很多。一般这部分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三,做常识判断。会就会,不会就蒙一个,不要纠结。

第四,做推理部分的其他题目,诸如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因为在做了大量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后,你的思路会打开,做演绎推理的敏感度会提高很多。最后是关于所有理科部分的题目。如果图表分析中有那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的图表,那就先做。如果看都是需要大计算量的,就先放弃。然后看数学运算,可以从上到下做,遇到难题就跳过。做完数字运算,再去做大计算量的图表分析。最后回去解决难的数字运算题目。这个做题顺序需要认真分析运用,结合自己的特点,稍微变动。但一个总的原则还是先做容易的,再做难的。

2.关于涂卡

涂卡方面也有几种说法,一是做一道涂一道,二是做完一部分涂一部分,三是全部做完再涂。首先否定第一种,这种是最浪费时间的。推荐用钢笔或者圆珠笔打草稿,因为那样比较清晰,不容易错。那么如果做一题涂一题,换笔也是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涂错。第三种,全部做完再涂,对于时间充裕的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全部做完了,涂的时候还可以有一次检验的机会,但是对于行测那么紧张的时间,也不推荐。关于第二种做一部分涂一部分,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涂的那一部分,需要的是你全部做完,没有空的那部分,如果你中间有难题跳过了,这个部分就不要涂,防止出现错位。

3.关于如何进行猜测

猜测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单纯地蒙。最忌讳题目也不看,直接在答题卡上涂答案。曾经有人在答题卡上连涂了10个E,事实上题目中根本没有E这个选项。猜测需要有个方向。一般来说,放到最后进行猜测的题目有两种情况,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前面留下的难题。如果是前面留下的难题,你应该有思考过,可以确定一个方向,排除到两个,那么在剩下的两个里猜测,成功率会高很多。对于时间不够的,一看答案简单与否,越简单,是正确答案的可能性越高。二看前后题目的答案,重复的可能性不会很大。所以那种一串都蒙同一个答案的,押中的几率会很低很低。

4.关于放弃

建议是不要放弃任何一道题目。放弃了题目就是放弃了分数。你要完成的不是两个小时1500道题,而是两个小时150题都不到,是完全可能做到的。运用各种猜测的手段,或者在第一遍做的过程中就将其猜测出来,或者在第一遍中做下记号,有机会再回来重新做或者猜测。

5.关于难题

行测无难题――请牢牢记住这句话。你遇到行测中的难题,是因为你平时练习得不够。但是,如果真的在临场遇到了,请使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首先,多用代入法。既然是选择题,将答案带入原题的要求中,符合的就是正确答案。这个对于答案数字简单,但是题目中数字复杂的尤其适合。其次,多用大胆假设法。假设某个答案是正确的,进行反推,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推出来错了,至少你在蒙的时候可以肯定排除你推过的那个答案。

每年都有几百万的人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考上的毕竟是少数。大家都经过了高等教育,拥有差不多的智力水平,所以,更勤奋的人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在最后,还是要强调,多做题目,是行测获得高分的最高秘诀。要保持对题目的敏感度,看到题目就有连锁反应,包括如何下手,如何解答,如何得出正确答案。一般进行到备战的第三步你就会有一种练习后遗症,走在路上,看到路旁边的树,都能想到关于种树问题的方程及其解答。公务员的工作可以给你一辈子的安稳生活,那么,为这个一辈子的目标,投入那么几个月的拼搏,难道不值得吗?

欢迎关注作者!获得更多公考资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