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切斯特菲尔德”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从小听到大,老师和家长都会告诉你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仿佛拥有了更高的学历就会有更上一级的命运。那么事实真实如此吗?拥有高学历不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但是成功人士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只有拥有高级的认知,才能进入你所理解不了的境界。
前十来年出现了“学习无用论”,尤其是家境普通的人,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上一辈人没有文化却都是老板、企业家,所以他们觉得与其上学不如早早出去挣钱。再加上千百年前就已有之的重男轻女,导致当时出现了很多认为女孩子就是嫁人生孩子的声音,上学有什么用?
今天要说的是三次被父亲烧毁录取通知书的一位女孩,最后她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无缘大学梦
马上就要开学了,很多学子也都拿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即将步入期盼已久的四年大学生活,大学也将让他们收获更多。但哪里有梦想成真,哪里就会有遗憾失望,今年也有很多人落榜,无缘大学的生活。不过除了自身的原因,和大学无缘的众人当中相信也有因为家庭状况而放弃大学生活的。名叫汤晓艳的女人便是其一。
今年43岁的汤晓艳,面对已故的父亲依旧是无法释怀,不仅是因为亲人离世,还因为父亲让她几次无缘大学校园。每一位学子对大学的渴望不亚于在沙漠中对水的渴望,但是父亲却烧毁了她三份录取通知书,使得她三年的努力也都付之东流。
在这个世界上对女性天生有一种“歧视”,而这种“歧视”几乎成了一种习惯。对于一个成功男性人们可能觉得是理所应当,但如果是一个成功的女性,那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舆论。而在农村这种“歧视”似乎更深,仿佛出生于农村的女孩就是嫁人、打工就好了。即便是有什么学历和文化将来嫁人了也是要帮助夫家的。
这样的观念使得多少人无缘大学生活,而汤晓艳的父亲就是这样。一方面面对高额的学费会成为家里的一种负担;而另一方面即便是付出了,随着女儿的嫁人也像是打水漂了。所以面对回来的通知书,父亲当着汤晓艳的面就给烧了。
在父亲看来反正大学出来还得找工作,不如早早地参加工作、早早地嫁人来的实际一些。同时这也是当时家境普通的大众的心理。大学属于高等教育,它对个人的认知、素质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感,而学生对于自己也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包括现在学历也是我们进入好的企业的一个敲门砖。
40岁圆大学梦
都说高考很重要,一生可能就那么一次,而汤晓艳的一生经历了四次高考。人活着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而这种一考再考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毕竟每个人对大学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在大多数人看来重要的并不是学历这一张纸,而是这张纸背后的底蕴,同样的考学也不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而是为了更高的追求。
都说高考是一个“筛子”,一个帮助国家“筛选”人才的筛子,那些没有被筛下来的人才可以接受更高等的教育。高考没有人可以帮得到你,完全看自己的个人能力。如今43岁的汤晓艳是一名西安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人生面对了四次高考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结婚后的汤晓艳对自己的大学梦一直耿耿于怀,心里始终是一个坎,自称:还是忘不了大学梦!终于在2018年,40岁的她在丈夫的鼓励和支持下,终于圆了大学梦想,虽然四十多岁了,但是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不过她和直接升上来的应届生依旧是不同的,这可能就是她在父亲去世后多年依旧心怀芥蒂的一个原因。
可是话说回来,这个故事在汤晓艳的阐述里,逻辑上也有点说不通。让人好奇的是父亲烧毁的三次录取通知书,后两次汤晓艳竟然完全不知情,并且父亲让她继续复习了三年,为什么要烧毁女儿的录取通知书?这个也是无法理解的。九几年的时候虽然网络不发达,但是可以打电话查分数也可以向老师查询分数。
往事不回首
当时的汤晓艳也没有查询成绩,只是静等通知书的到来,第二次父亲悄悄地给她撕毁了,那为什么又支持她继续复习第三年?而汤晓艳也没有怀疑,难道自己复读两年不就是为了期待已久的通知书么?而她也没有向老师学校查询,这个就有点是汤晓艳的问题了。
既然父亲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复习三年,就说明对孩子上学还是支持的。所以有人猜测可能是学费太高,因为和公立大学相比,民办大学的学费是要高很多的。可能是对于当时汤晓艳这样的家庭无法承担,毕竟是大学四年,学费的高低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当然时隔几十年了,汤晓艳的父亲也已经不再人世,事情的具体情况我们也无从知晓。不过最后汤晓艳能够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也算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面对不同的人生,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每个人的执着点不一样。但愿后来的我们不用再像汤晓艳一样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考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学习是不论出生的,这也成为了寒门出人头地的一大途径,所以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提高,对我们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出生都应该珍惜教育的机会,对自己负责的同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