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学生在考试上下的功夫,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孩子,每天光是坐在教室里的时间,可能就超过12小时。
下了晚自习后,基本上还要继续奋战到深夜。有人说我们学生的校服之所以多年保持运动装是有原因的,换成欧美国家那种西服,几个孩子受得了全天板着身子。
这句调侃也道出了同学们的辛苦,更无奈的是,即使在校园已经这样充实了,周末、假期的校外补习依然很普遍。为了给学生进行有效减负,双减政策重磅出击。
给补课降温,本来既能让学生放松,也可以给家长省下一笔教育开销,没想到的是反而有许多家长感到担忧,宁可费尽周折请家教偷偷补习,其实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
教材知识很简单,考试难度系数却完全不同,只会基础得不了高分
想考及格,只会60多分的知识是肯定不够的。相信了解过当代考试的朋友,对此都会有所体会。翻看学生教材,其实除了部分难点不太容易理解,大部分还是相对简单的。
课堂上只要你跟住老师的步伐,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并不难。然而等到做练习册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习题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出的,可往往需要新思路。
就比如物理课中的电学,掌握教材很容易,可是在实际出题过程中变幻莫测。数学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进入高中后,试卷里基础的题目比例很少。
如果你只会课本上的知识,可能在考试中及格都不容易,就别说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了。教师在白天的课堂上,需要负责讲解教材内容。
自习课留给学生消化和写作业,一般只有晚自习才有点时间讲解练习册。对于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想要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就会有补习的需求。
所以当辅导班“凉了”以后,很多中等生家长成了最焦虑的群体,少了校外补习这个“助攻”,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更容易落后于天资聪明的学生了。
教材容易试题难,或是补课屡禁不止的原因,可降低考试难度也不现实
年岁大一些的朋友可能知道,几十年前根本没有补课一说,除了教师资源、经济水平、教育观念等原因,我想跟考试难度也不无关系。
那时基本上是老师课堂讲什么,期末考试就考什么,而升学考试也是基础题和拔高题各占一部分。现在教材内容越来越超前,试卷难度也大大增加。
有的朋友会想,如果考试变得简单,学生的负担不就没有那么重了吗?无奈的是,降低考试难度也很不现实。现在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跟当年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出题比较简单,那就可能导致学生拉不开距离,造成录取工作的困难,对人才选拔也不公平。比如今年中考就有一些地区,因为出题简单引起家长们的不满。
有些城市正是抱着给学生减负的初衷,出了较多“送分题”,而这样的结果是分数线大涨。例如530分为录取线,529分的学生一大把,这样落榜很不甘心。
而过线的同学可能实力并没比他们强多少,一道题的分差难以说明问题,却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情况出现在高考中的话,就更受争议了。
教材和试题编写,应该让更多一线教师参与
相信很多学生的课堂笔记都是密密麻麻的,优秀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会结合考试题型,进行详细讲解。可无论是理论概念、各部分区别联系,还是应用,教材上都很少出现。
对于同学和老师而言,私下购买的教辅甚至价值超越了教材,听补课班讲的内容,提高成绩的效果甚至超过看书,这样的状况可能并不利于减负。
想要使教材和试题更适合学生,既能客观地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水平,分出层次,又不会造成教材与考试难度不成正比,或许应该更多地听取一线教师的建议。
他们是亲身执教的群体,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考试对于学生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试题的风格和侧重点也将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步伐。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专家们的重视和解决。
今日话题:你认为现在的试题与教材结合度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