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寒窗十年不如一纸国籍?清华降门槛招外籍生惹众怒,回应并不服众

考研讲师张雪峰曾经说过:“如果不去考研,那这些孩子怎么考上985,211?靠高考吗?”

这一句话足以说明当前高考难度之大,让很多考生面对名校望而却步,特别是山东、河南、河北这三大地区的高考生,怎一个难字了得?

河北、河南考生想要进入清华北大,高考分数需要达到720分,但卷面成绩总分才750分,这样的难度又有几个学生能够高攀?

然而在这种艰难局面下,清华大学的一项政策惹来众怒,这是怎样的一件事,让寒窗数十年的学子表达出不满?

寒窗十年不如一纸国籍?清华降门槛招外籍生惹众怒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想要考进清华大学,不仅要有智商和努力,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成分。也就是说,想要进清华,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全方位的扶持。

但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出台了一项政策,外籍国籍的考生可以在高考中“免笔试”,此消息一出,引来家长和学生的众怒。

有同学说:我们寒窗苦读十余载,竟然不如人家一纸国籍?这对中国学生来说,太不公平了。

而一位家长的诉说则更令人心痛,我的孩子上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在河南,高考成绩需要710分以上,才有可能考入清北。

孩子付出这么多辛苦,却不如一个拥有外国国籍的学生,对于这种差距,难道是教育该有的面貌吗?

面对学生和家长的质疑,清华大学给出回应,但并不服众

清华大学在看到家长和学生的不满之后,也给出回应:也不是只要有国籍就可以被录用,而是要有一定能力的学生,通过面试之后,才会择优录取的。

网友们看到回复后,显然不买账,因此很多人提出质疑:什么是一定能力,该如何界定?这样的回答,并不能服众。

对此,教育部也给出了相应的回答:严厉打击那些为了考清华北大,而钻空子的人,如果发现,将会严惩,以保证教育的公平公正性。

其实在高考中“钻空子”的现象并不少,而且网友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为人父母,都希望看到孩子的努力能够获得回报。

公平是一个相对概念,教育也是如此,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

很多人可能会抱怨教育的不公,为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鸣不平,但公平本身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

就高考来说,它虽然存在着许多漏洞,但总的来说,它已经是目前最公平的考试了。

在中国父母的心中,他们心里默认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教育应该是公平的”,孩子上学,可以不分贵贱,不论家教,只要有能力,就有资格接受教育。

但现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富有的人,享受着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孩子也会拥有更好的未来,更大的舞台,因此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不是一件偶然事件。

有一个概念叫做“马太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就是,越富有的人,享受的教育资源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说,好的教育,应该是超越自己,要知道跨越阶层本身,可能不是一代人的任务,甚至是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人与人的起步本身就不同,用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我费尽力气,才有资格和你喝上一杯咖啡。

因此面对教育中的“瑕疵”,家长和学生不需要太纠结,人还是要活给自己看,你必须要超越自己,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也许你永远与清北无缘,但你可以保持上进心和阅读的习惯,当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时,会发现未来可期,不负现在。

所以清华大学的这项规定,其实并不影响普通学生的学习,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本身就难以追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