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省份迎来新高考“3+1+2”模式的首年实施,但是第一年落幕之后,大数据给出了一些高考录取结果的奇怪现象,耐人寻味。
以往的文理分科在近几年来被新高考的选科制度所取代,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宣布加入新高考的大家庭,我们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全面告别大文大理时代了。
但是从今年的一些高考数据来看,实行了“3+1+2”模式的省市地区的考生似乎迎来了残酷的竞争。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矛盾点表现在历史和物理这两科的选择上,选择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录取结果和奇怪的分数现象,这也同时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高考首年出现怪象,物理考0分,总分也能上本科线
新高考的“3+1+2”模式中,明确了考生必须要在历史和物理这两科中做一个选择,因此我们可以把新高考的考生阵营大概分为物理类和历史类考生。
从今年高考的一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今年的物理类考生和历史类考生人数其实相差并不大,物理类147111人,历史类149379人,历史类比物理类要多2268人。
可是这确实一个并不正常的现象,因为历史类考生超过了物理类,意味着报考文科专业的同学太多了,这远远超出了以往文科类考生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
而且,只要选择了历史类的考生,就意味着和绝大多数理科类大学专业无缘了,可是选择物理类的考生,却既可以报考理科类专业,又可以报考文科类专业。
上述两大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了今年选历史类的考生分数线被急剧拉高,远远超过同一档位的物理类考生的分数线。
差距最离谱的辽宁省,历史类和物理类分数线直接差了120分,福建、江苏、河北和湖北省也是均差值在40分以上。
分数线高、可选的专业也少,导致历史类考生欲哭无泪,竞争也十分惨烈,但是反观物理类考生,似乎轻轻松松就能上本科。
还有人做了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一个物理类考生的物理考了零分,其他科目正常发挥的情况下,居然也能考上本科线,还能多出19分来。
“新高考”首年的奇怪现象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新高考首年落幕,物理类考生和历史类考生境遇大不同的奇怪现象其实可以给我们下一届的考生带来很多启示。
首先,想要专业选择多,那就最好选择物理类,物理类的选科组合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覆盖率高达80%左右,而历史类只能覆盖50%左右。
想要在大学期间学习理科类专业的考生,也将必然要选择物理这一科,因为当下很多大学的招生简章中都把物理当成了理科类专业的必选科目。
其次,从分数的竞争和录取结果来看,选择历史类的考生的确会吃亏一些,但是这具体该怎么衡量,还是要看考生自己。
毕竟有些人的强项就是历史,不必要为了考试的时候竞争小一些而放弃强项科目,选择自己学起来很吃力的物理。
最后,应对新高考的种种现象,低年级的考生需要提起重视,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尽量保持各学科均衡发展的状态,争取在下学期确定出自己的优势科目。
到了高二上学期,就应该基本定好自己的选科方向了,不要摇摆不定,早定好,就能更早明朗自己的前途道路,并精准的在备选科目上发力。
选科过程中尽量一次到位,避免中途会改或者更换,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反倒耽误了学习进程,还达不到自己预期的学习效果。
笔者观点
新高考的到来,对于学生和学校教育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变化,第一年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总结好,并且落实在下一届的学习上,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结果。
面对新变化,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必过分焦虑,我们要做的是仔细了解新高考的赋分制度和特殊的地方,比较与之前高考模式的不同。
在这个比较当中,我们就会慢慢了解新高考的着重发力点应该在哪里,我们又该向哪个目标努力。
今日话题:你同意新高考历史类考生会吃亏的观点吗?欢迎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