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年补贴36亿, 数据告诉你清华、北大人才流失多严重

引言: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大学,在我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地位,举世闻名。在中国,它们是所有大学中的排头兵,培养出无数个优秀人才,是莘莘学子和家长们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一直以来,它们都拥有很高名誉和社会地位。

为了打造这两张代表教育行业的亮眼名片,国家注入了许多心血。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的师生资源,以及引进先进高端的技术设备。这也培养了许多国家级优势学科,成为了一所综合性大学。

一般而言,只要能考入清华北大,正常学习,不犯大错,就是人中龙凤。毕业后,更是众多公司争抢的香饽饽,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强企业。目前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大,许多人为此感到担忧焦虑。

但是能从双一流名校毕业的人,可以对这个苦恼迎刃而解。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领先了无数竞争者,在众多应聘者里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享受到就职公司给予的优厚待遇,工资也是常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但是最近,清华北大可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国家为它们提供的资金减少了二十亿,年补贴只剩下36亿,国家削减其教育资金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该从自身寻找答案。受到知名度、教育水平、人才数量等数据的影响,久而久之,人们都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

大家会普遍认为,在所有应届毕业生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获得工作、谋取更高的职位以及丰厚薪水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会达成一种共识,就是这两所高等学府的毕业生,其文化水平和才能一定比同龄人更加优秀。

由于清华北大设立的录取门槛很高,每年给各个省份的指标都寥寥无几。通常几乎只有状元才能够拔得头筹,被学校录取。然后这些优秀学生又能够为学校提高知名度,制造更好的口碑助一臂之力。

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无限循环过程,从另一方面思考,这也算是一种双赢,学校与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其实只要能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在促进国家发展方面奉献力量,国家是心甘情愿、不惜余力的去支持和建设这两所高校。

这些年来,国家为它们投入的教育资金、精力等都远远超出其他高校。但是,由于它们出于某种原因,逐渐违背了双方的约定,也没有实现自己许下的承诺。国家不得不通过削减资金的方法,来给它们一点警告和惩罚。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即使与国外相比,没有那么开放和人性化,也让众多学子能够享受公正平等的教育机会,努力维护良性竞争的关系。应试教育不以一个人的三观和品行为标准,只重视学习成绩。

只要你成绩优异,就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这也创造了不少寒门学子能够考入双一流名校的神话。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学子享受完清华北大的优质教育资源后,决定出国发展深造,甚至工作生活,没有回来报效祖国的念头。

一些人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归咎于清华北大的失职。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在思想道德和家国情怀上进行足够的教育和引导,才导致国家人才资源不断流向国外,为他们做嫁衣。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的起步和发展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困境和难题。

我国刚刚成立时,还处于百废待兴,积贫积弱的状态。但是也有很多科学家、技术人才等义无反顾的返回祖国,投入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中国才有了如今的辉煌成就。事实上,我国是极力支持学生出国留学深造的,为此还提供不少公费留学的资格。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后,为祖国发展发挥作用。但是近两年的数据显示,清华北大的留学生里,只有14%的人愿意回国发展,这远远违背了国家的初衷。

总结:

大家应该都知道美国硅谷吧,全世界人才的集中地,其中有四万多人都是清华北大的留学生。这不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吗。我国尚在发展阶段,出现了高端人才的缺口。

这些人不仅不去填补,反而为其他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中,不乏有一些国家一直在与中国作对,所以他们的“背叛”行为实在说不过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