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每年的高考竞争并不为过,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学校的不断开设,大学生群体数量正逐年增长。
人均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和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正所谓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各行各业才能从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
印度作为人口仅次于我国的全球第二人口大国,近些年来在国际新闻中出现的形象与我国可谓是天壤之别。
提起印度,人们通常会想到什么?神秘的印度宗教,森严的种姓制度,还是发烂发臭的恒河?亦或者是一直开挂的三哥?
其实造成印度如此混乱的根本在于印度的教育制度以及国内的考试环境,尤其是印度的高考模式,甚至可以用千军万马走钢丝来形容。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印度高考难在哪里?
首先,相较于我国在高考方面实行的全国统考而言,印度实行的则是由各个大学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
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交通不便和录取标准难以界定。
学生们通常会根据自己在高中毕业考试中的成绩来预估自己的择校区间,确定了几所有把握考上的大学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各个学校考试开始之前准时到达学校周边。
可以说考生们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路上奔波,绝大多数家庭还要为陪考而支付巨额的交通费用和住宿费用,这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考生而言,显然是难以承担的。
其次,录取标准由各个大学自己制定,在各高校之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部门可以对录取过程进行监管。
富人孩子顶替穷人孩子上大学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一朝化为泡影怎能不叫人懊恼唏嘘呢?
而且印度有着非常严格的种姓制度,高种姓的家族一般垄断着印度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其中也包括教育。
大学自主命题对于难以接受到良好教育的普通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道根本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印度社会的阶级固化也由此加深。
最后是考试时间上,印度大学的招生考试主要集中在四月到六月,这对于处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印度来说,是一年中非常炎热的季节。
考生和家长为了省钱,往往会好几口人挤在一个环境简陋的狭小隔间之中,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一旦有人得了什么传染病,就会大范围地扩散到周边,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挤破头都想进的印度理工学院
虽然印度理工学院被叫做学院,但它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本民办学校。
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政府出资建设的由七所知名理工科学校联合组建的大学联盟,其难考程度相比于中国的清华北大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中每年参加IT入学考试的学生有十八万人左右,但是只有2%的人可以被学校录取。
进了这样一所学校,几乎等于飞上枝头变凤凰。据美国加州大学副校长的最新调查,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美国每年新注册的企业中,有接近四成是印度人创办的。
该学校毕业的学生年薪是印度普通大学毕业学生的二十倍,每年有不计其数的毕业生刚一毕业就被位于美国硅谷的IT公司们争先录用。
虽然考入印度理工学院意味着拥有光明前途,但毕业生们的选择对于印度来说无疑是非常悲哀的。
印度本土的高精尖产业并不是很多,正是由于绝大多数高科技人才选择在毕业后出国,甚至终身定居国外,印度的教育并不能够反哺印度社会本身。
令人讽刺的是,正是由于印度社会混乱无序的局面,才培养了大批高文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结语: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是修身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自身的文化和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影响周围的环境一同进步变好。
一个国家如果在教育方面不能够加大资金的投入,不能营造公平合理的考试环境,不能在智育的同时做好德育,那么教育的结果就会和印度一样,造成社会阶级的进一步固化,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人是发展的动力与希望,一旦人才大量流失,民族便会失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