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就业形势促成了“考研热”? 劣势很明显, 应对很关键

文 | 素质教育先行者(原创,严禁抄袭,侵权必究)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考研热的现象日趋火爆,尤其是最近五年内,我国的研究生报考人数连创新高,2021年的报考人数较2017年接近翻了一番。

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有考生是出于对学术研究的热爱而考研,但是不得不说,有更多的考研党选择考研的初衷完全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

相对而言,考研成功上岸确实可以“延迟”就业焦虑,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也可能因为研究生的一纸文凭而占据更多的优势。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考研是高校毕业生的最佳出路吗?其实,受制于就业形势所迫而选择的考研,具有着明显的劣势。如果始终不具备就业竞争力,三年的读研时间也只能是白白蹉跎光阴。

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77万人,就业形势成高校毕业生考研“初动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377万,相较于2020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了36万人。

近几年来的“考研热”现象并非是子虚乌有,高校毕业生的考研热情连年暴增。

根据某教育机构进行的考研动机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考研党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想要提升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的。

中青报曾经发起过一次关于考研动机的投票,无独有偶,其中有68.6%的人是为了更好找工作而考研,有18.8%的人选择考研是为了躲避就业。

从当下的就业形势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毕业生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就职并不容易。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缩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形势处于较为严峻的状况之中,这就使得很多本科生把考研当成是“避风港”,而其考研的终极目标就是延缓就业压力。

研究生的一纸文凭究竟是不是考研党所想的求职“利器”呢?受迫于就业形势而选择的考研究竟有没有弊端呢?其实,考研虽然可以提升学历优势,但是由此所衍生出来的劣势也十分显著。

为了“躲避”就业压力而考研,盲目追求“学历优势”的劣势很明显

缺乏相关工作经验

虽然研究生的就业起薪要高于本科生,但是对于同期毕业的本科生,其在此期间积累了3年的工作经验,当研究生毕业时,究竟是研究生文凭更加有价值还是3年的工作经验更有价值?

本科生就业的平均工资为4481元,研究生的毕业起薪在6469元,虽然看其起来研究生的起薪更高,但是相较于3年的工作经验而言,其就业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对于看重实践能力的用人单位而言,刚毕业的研究生很可能并不如本科生更具竞争力。

研究生学历就业竞争力不足

虽然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学历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相对而言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学历优势并不一定如人们所想象的那般明显。

如果用人单位不是很重视文凭的话,研究生学历这块敲门砖未必好用。

容易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遇

在学历等级上研究生确实高于本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的就业境遇就要优于本科生。

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科研要求”,相较于博士生来说,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相较于有经验的本科生来说,经验实践能力不足,处于中间位置的研究生在工作内容以及薪资待遇上会比较尴尬。

就业竞争压力大,高校毕业生究竟该如何应对?提升综合竞争力才是正解

提前做好目标规划

不管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还是打算考研,学生们都应该早做规划和打算。这样才能够在充足的准备之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内容的扩充,更加有的放矢地丰富自我。

提前做好目标规划才能够让大学的时间不被浪费,在毕业时更加能够从容抉择。

结合个人优势进行选择

考研并非是唯一出路,就业也并非是无奈之选,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个性化选择。

如果本专业是热门专业或者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向,学生不管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可谓是求仁得仁。

如果本专业不易就业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话,跨专业考研也是一种灵活变通之选。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方向选择才更容易做出成就。

注重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有必要一改早前的学习方式,多浏览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多注重自身个人素质的提升。

一个具备综合竞争力的毕业生要比成绩拔尖,但是其他能力欠缺的学生更有竞争力。大学需要以学习为重,也要更懂修身。

时下就业形势研究不言而喻,逃避就业压力并非是明智之选,不管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毕业生们都应该具备更多的主动权。在未来的方向选择上,学生们应该更有主见,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实现经验的累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