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你又上班了?不管孩子了?”一位班主任的感慨:我已无法管教!

学生在学校犯错,老师多会自行处理,如果问题比较严重,老师就会“请”家长到学校协助处理。大多数家长都能较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也能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回家对孩子进行再一次地教育。不过,有些家长不太配合老师,双方在孩子的教育上形成不了默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某小学6年级班主任齐老师的班上,就有这么一位学生,父母对他疏于管教,也不能与老师进行很好地合作,以至于该生成为了班上惹事最多的“捣蛋学生”。

其实在3年级的时候,这位同学的表现还不错,但那时是因为他的父母天天陪在身边。上4年级之后,他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了外地工作,爷爷从乡下过来专门带着他。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老人,顶多能把孙子的生活照料好,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管孙子的学习,他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差,行为习惯也大不如前。到了5年级,情况就更严重了,上课不听讲,老师说他两句就跟老师急;下课到处搞破坏,时不时从同学那里“借走”一些文具。

5年级下学期,这位同学又在一天的时间里强行拿走了两个女同学的东西,那两个女同学一前一后地跟着去了齐老师的办公室,一边哭一边“控诉”,齐老师火冒三丈,马上给他的父亲打电话,希望他能抽时间从外地回来一趟,他的父亲最后表态让孩子母亲回家。

两天后的周末,他母亲如约出现在校园里,齐老师把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告诉了她,还对她讲:“钱是挣不完的,但孩子的教育错过了就没有办法再补救。如果没有把孩子教育出来,挣再多钱都会被他败到一干二净”。双方交流了1个多小时,大概是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打动了她,她决定放弃工作,专门在家陪着孩子。

能让这位母亲做出“不工作陪孩子”的决定,齐老师觉得自己付出如此多的努力是值得的。此后,她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孩子在学校犯错,她及时到学校与老师一起处理,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改善。

可是好景不长,6年级开学没多久,这位同学又故态复萌,连着两天惹事,跟学生闹矛盾把班级里的玻璃都砸碎了,齐老师找他谈心,他却叫嚣着说“谁跟老师告状的,看我不整死他”,丝毫没有悔意。齐老师觉得有必要喊他家长再到学校来一趟,然而电话怎么也打不通。快到放学的时候,齐老师准备去家访,他妈妈回了一个信息:人在外地,现在上班正忙,等会给你回电话。

看到这条信息,齐老师的心态炸了,还没来得及多想,他妈妈的电话打来了。齐老师接了电话,没等对方开口就直接质问:“你又上班了?不管孩子了?”,孩子妈妈在电话那头赶忙解释:丈夫一个人在外地干活太辛苦,需要人照顾;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太会教育孩子,经常跟孩子起冲突,离开一段时间或许会好点。最后她请求老师多关照、多费心。

听到对方的请求,齐老师没有讲客气话,对方也听出了老师的不高兴,不好再说什么,随便应付了两句就草草挂了电话。

“老师不是万能的,班上有几十个学生,遇到一两个喜欢惹事的学生,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家长再不配合,正常的教学工作就很难进行下去”,胡老师感慨道,“我已无法管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人物。老师要求家长陪在孩子身边,是希望家长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讲文明、知礼节、守纪律,并以身作则,成为子女言行的楷模,不是说非要让家长辅导孩子的作业。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健康的心理、优良的素质和强壮的身体比“好成绩”更重要,如果家长不闻不问,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会发生扭曲,即便他(她)考上了好大学,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大成就,搞不好还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干一些违背社会公序的“坏事”。这种现象不是没有,名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网上可以搜出一大批。

当然,有些家庭确实存在不小的困难,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远赴他乡,孩子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但我认为,有心的家长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要么每天保持与孩子的视频沟通,定期与老师沟通,努力管教;要么把孩子转学到自己身边。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学校、教师三方合力为之,好比三角凳的三个支脚,少一个都不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