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陆续开学,我的一位研究生朋友小然也返回校园,然而他的心情有些沉重。
小然成长在农村,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本科,亲戚邻居都赞不绝口。然而等到他把考研成功的消息告诉家里时,除了父母以外却没几个人表示祝贺。
“考研有啥用,大学生就能赚钱了,再读几年书父母还要赚钱供你”
“二十几岁不工作结婚,就是太懒、没有责任感,没想到有出息了却不孝顺父母”
各种刺耳的声音压得小然喘不过气,可他不能因为别人不看好就放弃读研,于是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学校。到了学校后才知道,原来许多考研成功和正在考研的人,都面对过这种质疑。
原则上讲,追求更高的学历并没有错,拿到更高的学历是件光彩的事情,公务员更是多少人都羡慕的身份。
如今遭到质疑无外乎这些主要原因——工作、赚钱、成家要比同龄人晚几年,父母要多拼几年。
这一现象让我想起最近追的剧,《乔家的儿女》中,乔一成一路考上高中、大学、研究生。
起初父亲乔祖望的态度还算可以,虽然嘴上说着种种不好,但并没有拦着乔一成读书。然而乔一成表示准备考研时,乔祖望的第一反应也是“为什么不早点出去赚钱”。
好在,乔一成很有主见、也很努力,不仅成功考上了研究生,一路走来还能自己赚学费,乔祖望也从一开始质疑变为骄傲。
乔家的这几个儿女,相比之下乔一成确实比弟弟妹妹晚些开始正式工作。但事实摆在眼前,并不能说他是不孝,反而是一种更好的出路。
不过凡事有两面性,既然人们把考研和考公必须成变相的啃老,就说明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
一边是不再年轻的父母,一边是自己学历和前途,每一种选择的结果都是未知数。
年轻人难得有志向,不尝试一次又觉得不甘心。就拿乔一成来说,若不是他当初坚持考研,后来也不会找到更好的工作,交给父亲更多的钱。
真正想通过考研和考公开变相啃老的年轻人毕竟是少数,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至关重要的。综合考虑以下几点,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父母。
多次尝试仍然失败,要反思是否还有坚持的意义
考研和考公都不容易,一次失败再来一次并不过分,但那些考了多次也没成功的人就不同了。
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实力,若成绩相差太悬殊却迟迟追不上,坚持再久成功几率很渺茫。
其次要明确自己是否真的在努力,之所以有些人考研考公被看成啃老,是因为他们只是看起来很上进,其实每天不看书、不做题,等到快考试了临时抱佛脚反复失败。
这样的失败坚持下去其实意义不大,倒不如把精力多放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上。
否则考了多年还没成功,再去找工作时,不仅学历和能力没有任何变化,年龄也不占优势了。
结合自身实际的条件,别盲目选择和坚持
自身若是实力不强,那么学历再高、考了公务员也未必能有所成就。
因此,年轻人也要结合家中实际的经济状况来看,如果父母身体、经济条件足以支持自己考研考公、且没有压力,或者自己勤工俭学也能读得起,那么大可放手一搏。
而不是自身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却盲目跟风,漫无目的没有规划,这样只是浪费时间。
考研和考公本身没有错,若不让自己变成“变相啃老”的人,在获得学历和工作机会后,对父母的回报也一定要及时且真切。
晚几年赚钱并非完全是不孝行为,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又对得起父母,同时也用实力向那些发出质疑的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
【今日话题】你觉得考研和考公,算是啃老行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