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结束才知道, 能考上好大学的孩子们, 大都符合“第十名”定律

文/萌主教育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逢年过节聚会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喜欢和亲朋们分享自己的喜悦。

而很多孩子也成为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相信很多的小时候都听父母唠叨过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怎么怎么好,多么爱做家务。

而这类“别人家的孩子”,现在有了一个非常霸气的称呼:“学霸”。身为学霸的同学往往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更是老师们在办公室每天都要夸赞的存在。

而如果某个班级能同时容纳多个学霸,那么这个班的老师也会一跃成为被隔壁班级羡慕的好老师。

可不是每一个学霸都是从小就名列前茅,前十名左右的孩子往往潜力最大

相信很多人会发现,有的孩子明明初中时并不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总是在10来名的位置徘徊,却在进入高中后,一跃成为了年级前三,升入大学后也远比当年初中排名靠前的孩子优秀,这又是为什么呢?

心态相对较好,得失心不重

相信大家在上学时也发现,班里的前三名基本就是那几个人在争来争去,那些从小就名列前茅的孩子们往往正是前三名的常客,但是越是这样,他们对前三名的执念越深。

因为他们的排名往往是家长拿来夸奖他们的理由,他们难免会下意识觉得自己父母喜欢自己考前三名,一旦掉下前三就会失去很多东西,所以他们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加,这也是影响他们发挥的主要原因。

而名次在前十徘徊的孩子往往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努力也进不了前三,放松点也掉不下前十五,所以在心态上往往比较放松,不会把一时的成绩高低看得太重。

也正是如此,在进入高中后,他们往往可以更快适应冲刺阶段的压力,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当知识面临瓶颈时,发散性思维往往会有奇效

从小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有的会因为过度关注成绩上的竞争,而忽略了课本外的世界,虽然专注课本和习题为他们取得了好成绩,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排名在前十左右的学生往往因为稳定和佛系,会把空闲时间拿来学习课外知识,这样不光让他们养成了发散性思维,也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有了一个可以舒缓心灵的方式。

那么是不是让孩子待在第十名左右就好呢?不要太绝对,学习优点才重要

相信有的家长在看到这里后会疑惑,那是不是让孩子一直待在第十名就是好的的呢?为什么有的孩子从小就是第一名?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答,关于有的孩子从小第一名,毕竟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就是天才,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后边其实还有一句,那就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最重要。

所以没有必要和天才去比努力,因为即使同样努力,你也还是很难超越他。

而让孩子一直待在第十名也并不是好的,之所以第十名左右的孩子冲劲足,主要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基础不差,冲上前三的可能性最大。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孩子的优点,而不是强制要求孩子待在第十名。

好的学习心态是他们的优点

毕竟这个位置的学生因为稳定,对排名也不会太过看重,顺其自然就好,这样即承受得起考得好之后的夸奖,也不会怕考差了之后的惩罚。心理压力小了,自然可以把更多心思花在学习上。

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决定怎么学

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往往每天都会被安排得密密麻麻,时间久了难免会厌烦,而相对靠后的孩子却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想学语文时,语文自然妙笔生花,想看数学时,当然也能思想敏捷。

而且当自己通过努力一点点进步后,产生的喜悦感往往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

写在最后

其实排名并不是非常重要,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要求的都是成绩而不是排名,过分的要求排名只能造成孩子压力的增加,毕竟卷面成绩就那么多,一分之差可能就会分出一二来。

有时候遇到同分数后,反而是用最简单的首字母排列顺序决定排名,所以不要给孩子那么多的限制,只要成绩算不上差,不如就让孩子自己去慢慢追赶。

你觉得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