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进入大学就意味着成功了吗? 还早着呢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很小的时候,长辈们就会给我们灌输这样一种观念,说: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当然,从现在看,这样的观念依旧有它的道理,但这已经并不是现阶段人们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那人进入大学就意味着一定会成功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诚然,人进入大学是取得成功的一条捷径,都说一个人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的差距是很明显的。我们大学以前学的知识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活动范围也被局限在学校和家的附近,见识少,实践少。在这个分数即王道的时代,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凡是跟提高成绩有关的家长都会鼓励我们去做,一切和提高成绩无关的都被认为是浪费时间,自然,这直接了造成现在学生呆板,服从,没有主见的性格,缺少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也缺少创新意识。

而到了大学则有所不同,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校会有意的去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从工训课学习各工种的基本技能到各类公益活动的展开,还有数学建模对建模编程写作能力的训练,还有各类社团组织的活动,像是辩论赛,心灵寄语等等。我们主动或是被动参与其中,学习到很多在之前从未接受过的东西。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幸做了艺术学院迎新晚会的观众,对我而言,那不仅仅是一场演出,一次新生才艺大赛,一个学院的迎新晚会,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旅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在匆忙适应大学生活时,有机会放慢脚步,放空自我,去认真聆听去仔细欣赏,这么出色演出。这是一次没有老师指导的演出,站在二楼观众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后台同学们忙碌的身影,我是一名观众,更是一名学习者,那天,我真的看到学到领悟到很多,很多。

没错,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又很自由,家长不在身边,我们可以随心安排自己的生活,甚至连是学还是玩都是自己做主,对于高中拼命努力学习的人来说,能够来到大学的确是一种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大学里也会像高中那样努力,那样拼命,反而更多的是松懈,放纵。

高中老师常说:“现在咬牙坚持住,考上个好大学,上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谈个恋爱,去图书馆看本小书,喝杯小茶,轻松惬意。”可只有到了大学里,我才知道,老师说的那种生活,只限于学霸和学渣。学霸,学习起来非常轻松,高效率的完成课业任务自然有时间做些其他的事情,学渣,人家根本就不带学的,每天逃课旷课,这倒是有不少时间可以消遣,可这样的大学生活又怎么会是我追求的呢?

抛开作业不谈,参加的很多社团组织总是有很多事情,今天开会,明天做活动的,时间不够,就得想办法压缩时间,而抄作业糊弄老师则成了很多同学的首选,久而久之,从听第一节课的全神贯注,到后几节课的模模糊糊,再到上课彻底听不懂,蒙头睡觉,多少人的大学生活就此荒废,唯一证明你来过大学的不过是那张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毕业证,我认为,这样的大学生活是失败的,但并不是说进入大学本身有错。

每回谈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总会有人提到马云,比尔·盖茨,这样的名人“反例”,马云十次申请哈佛被拒,三次高考数学成绩堪忧,那他为什么会成功?人们只是在关注他数学成绩,1分,19分,79分,可又有谁注意到他出色到几近满分的英语,不仅英语成绩好,他的英语口语也十分的棒,而这为他后来申请到第一笔投资,以及公司做大后收到无数的海外订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尔·盖茨,倒是上了哈佛,可是人又退学了。

人们在喊着上大学没用的同时,又忽略了两件事,第一,盖茨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大二时期发表的关于翻煎饼的论文后来被发表到数学期刊上,当时普遍认为大部分博士生都发不出来,当年盖茨可以和数学界的巨人一起谈笑风生,他的数学功底是多么恐怖,第二,他出身于当时美国的富人家庭,在他辍学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已经是当时IBM的高管了,先天优势加上后天刻苦努力,这样人有什么理由会不成功呢?

总而言之,人进入大学并非意味着一定成功,成功的条件有很多,但充足的知识积累一定必不可少,希望自己在今后大学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成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