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 青橙大赛答辩因两字闹笑话, 网友: 不拘小节

文|俏俏

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再次火上热搜,原来是在第四届青橙大赛中,韦东奕荣获2021达摩院青橙奖,与其余九位青年学者共同平分了1,000万元的奖金。

随着大赛结果出来的还有韦东奕在本次大赛中的答辩视频,当然整个过程很是精彩,但却因为两字用词不当闹出了笑话,从而被网友调侃:语文不行。这是什么回事呢?

看过韦东奕答辩现场视频的网友们,都觉得他的表现很不错,但自己却听不懂精彩在哪里?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外行人看热闹吧!

整个答辩过程,韦东奕的发挥可以说是很让人惊喜,这次的韦大神不但很有青年科学家的风范,毕竟是从365名科学家中脱颖而出,还在PPT讲解的最后还打出了“感谢专家认真聆听”的字样,也这是最后的“聆听”二字,闹了个大笑话。

有人指出“聆听”两字,用在这里并不合适。因为:

聆听指的是虔诚而认真地听取,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或报告,或者晚辈对长辈的教导建议的场合。而且聆听是近词,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聆听一般都在书面语中使用,而且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

正是因为这两个字,让韦东奕在这次获奖的同时,也火上了热搜,而关于他的这点错误,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蓝天白云

韦东奕数学太好了,语文却不行,给北大闹了一个笑话。

@小淘气包

人家专业是数学,又不是语文,不拘小节。

@风云人物

听课绝对该用聆听,别人在上面讲课,此时此刻听课者就是“学生”,无论你是什么身份。

至于聆听两字是否用得正确,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家似乎对于韦东奕,一直都是鸡蛋里挑骨头。

想当初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第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似乎也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说拿着矿泉水和馒头的韦东奕,一点也不像大神,不像北大的老师。

你以为这样的误会就是底线了吗?错了,甚至有人质疑韦东奕在学术上的贡献。众所周知,韦东奕曾经以傲人的奥赛成绩闻名,成为实至名归的数学天才。但不和谐的声音还是有。

韦东奕虽然奥赛成绩很牛,但那毕竟是数学竞赛,他有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数学研究成果,或者未来有没有潜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大师?

作为隔行如隔山的外人,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也无能为力,但只要了解韦东奕的人都知道,他并非是徒有虚名的。

在北大学子眼中,有一句话很流行:上课不会的问老师,老师不会的问“韦神”。

中国科学院士田刚这样评价韦东奕。

韦东奕极具数学天分,在其指导过的博士研究生中非常突出。他学术功底扎实、为人朴实、刻苦耐劳,发展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著名数学家。

由此可见,数学大神韦东奕是实至名归的,而他每一次的让热搜都是和他的学术和专业无关。

从质疑外貌到“聆听”的用词,似乎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但为何这样的质疑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呢?

因为以貌取人、以点概面,本就是某些人的鸡蛋里挑骨头的“日常操作”,这样的人存在只不过是为了证明优秀的人,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

这样的质疑声音,在群众雪亮的眼睛里,早晚会烟消云散,也不过是笑话一场。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个又一个像韦东奕有实力又低调的科学家,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又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

布鞋院士”李小文,遥感领域的泰斗。一天一瓶酒的他,用了20年的时间,让中国遥感领域从落后,实现了超越。

“乞丐校长”张桂梅,杰出教育人的楷模。12年如一日的她,用透支健康,把1600多名女孩送出了大山。

他们都是一群当代的英雄,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这样的人值得敬仰,因为他们不但有着贡献的精神,更是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

这样的人追求的是学术上的超越,而不是“享乐主义”。

我们再回到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身上,他每一次的出现,都是刷新了我们对他的认知。

从第一次因为外貌走进大家视野,再到这次的因为答辩视频因为两个字闹出的乌龙,这些在他优秀的学术面前,不是一些不值得关注的细节吗?

就像有网友说的,即使用词不当,但韦东奕在青橙赛上获奖是事实,而作为大众,为何不能把目光放在比赛本身,而是放在别的地方呢?

所谓人无完人,韦东奕在数学方面的伟大,我们是肯定的,那么一些无伤大雅的的细节,大家就不必太在意了。

关于韦东奕,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校园趣事,输出教育观点,期待您的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