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妮妮
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事情比较常见,大多数大学生到农村支教要不就是心中有一份热爱,看到农村孩子学习和生活艰苦,想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贫困地区同学们学习。
要不就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或者是大学生们想要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当然,也有其他的目的。
最近网上一名大连理工大学的刘姓同学到农村支教上了热搜,主要是这名同学到农村支教有些勉强,还有自己的小目的。
她是为了利用支教的经历求得自己保研名额,于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了农村地区。或许带有目的性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但他之后的做法却彻底引起了众怒。
之后在工作中这名刘姓同学在社交平台上满是歧视,不断发表负能量嫌弃这里同学们的言论,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还常在社交平台上说孩子们“傻、笨”,侮辱学生不是正常人,耽误了自己,让大家看得比较揪心,同时大家也纷纷指责起了他的做法。
但对于那些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其实也很无奈,惹怒支教老师他们也不想,但是原因也不在这些孩子身上。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热议之后,大连理工大学也马上取消了这位同学的研究生入学资格,这一处罚也终于是大快人心了。
不是山村孩子笨或者傻,只是学生生活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差距。况且山里孩子跟城里孩子的差距肯定是要有的,既然选择了支教就应该好好对待。
而不是像这位同学一样,这样的学生即便考上研究生又能怎样呢?他的心思不正,就算能在学业上取得再高成就,也总有一天会被现实打趴下的。
那么,造成农村地区的孩子有差距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一个,农村地区本身学习和生活条件就有些艰苦,我们现在离不开每天都使用的网络技术,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都不能满足。
学校基础设施不齐全,没有电脑、没有投影仪,甚至都没有网络覆盖,那在信息技术方面学习就要差一些,对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学习方式比较单一。
不光如此,农村学生的很多实验课的课程也都没有办法顺利进行。他们不能像城里学生那样享受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是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还有家长对学习不重视也是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农活比较多,家长们通常目光也不会放得很长远,就导致对孩子学习不是很重视。
很多孩子起早贪黑去学校上课,由于条件限制等,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多家长就会让孩子放弃学业,打工贴补家用等,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差距自然会有。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确实有一些道理,但是这些孩子生活在农村地区,只有靠学习翻身才是最有可能的,他们应该得到同情和鼓励,而不是歧视,我们也没有资格去歧视这些孩子。
大学生光有成绩远远不够,人品更是衡量标准
大学生支教其实现在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问题,但像刘同学这种做法不光影响自己前途和名声,更是伤害了农村地区孩子的心,对他们心理伤害才是影响最大的。
大学生作为支教老师到农村地区服务,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照顾好学生的情绪,虽然支教老师无法改变当地环境,但是也不能伤害到孩子们。
毕竟孩子满怀期待地等待支教老师的到来,否则就违背了大学生支教的初心,支教也就没有意义了。
这件事情曝光后,网友们也翻到了刘同学的经历,经历丰富丰富,在简历上看绝对是三好学生,但是学历、工作能力和个人的素质不完全成正比。
就算是学历、能力非常好,但素质低的同学仍然不会有很好的发展。这次不光保研名额无望,甚至这名同学的行为直接影响自己未来命运。
最后想说
支教虽然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方法,但我们也不能为了提升自己就忽略了其他问题。所以,同学们如果有支教想法,也最好衡量清楚各方面问题再做决定也不迟。
要秉着对自己负责,同时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考虑问题,不能光想着自己,学生的教育问题才是更重要的问题,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支教的同学能够对得起孩子也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今日话题讨论:
你们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来一起讨论分享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