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人过30岁怎么“努力”都没进步, 怎么办?

文 / 张涔汐

去年我被聘请至一家企业当人事顾问,企业里有一些人事情况,会听听我的建议,或者公司的员工岗位变动想法可以跟我交流。

最近,我接到最多的一种情况是员工说:

学不到东西了,遇到了瓶颈不知道怎么突破。

我先给大家提供一张事物运行规律图,这张图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从引入期到成长期,从成长期到成熟期,从成熟期到衰退期,这是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

我们把职场遇到的瓶颈,划分为成熟期的阶段,也就是说已经达到自己成长的高度了,很难突破。

我们今天来看看,怎么样突破成熟期让自己的能力不走向衰落,而进行二次蜕变进入成长期。

01

第一、学会反省自己平常的工作

我们首先来看看几个模拟场景,一般进入瓶颈期的人,他们的状态是感觉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

我们仔细想想,平常我们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漏洞吗?

每一个模块都做到极致吗?如果没有,那么这就不叫工作的瓶颈,这叫工作疲劳期,就是天天做这些工作有些疲劳了。

疲劳期在职场中非常常见,任何一项工作,超过一两年都会出现疲劳期,这是职场的常态,疲劳期恢复得好,你将会突破自我。

但是我们要分清什么是疲劳期,什么是瓶颈期。

如果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模块做到极致,却没有任何可以挑战你的实力的时候,这就叫作瓶颈期。

所以,首先大家要明白什么叫作瓶颈,先反省自己。

02

第二、给自己设定目标和标准

第一步首先反省自己是否还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可以上升的空间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步骤“给自己设定标准和目标”,很多人突破不了瓶颈,是因为他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成长。

到底做得好不好,自己不知道,没有标准的时候每天都是一个样子,有标准的时候才知道差距在哪里。

再说说目标。

举个简单例子,背单词。

一个学生背单词,每天都从第一页开始背诵,天天如此。然后他说:我遇到瓶颈了,我每天也很努力,感觉自己没有成长。

这种就是纯属没有目标和标准的性质。

他完全可以给自己设定目标和标准嘛!

比如:第一天我背诵10个新单词,明天我背诵了20个新单词,后天我背诵30个,等我一个月下来一看,哇我背诵了几百个快上千个新单词了啊。

这就是目标和标准嘛。

所以,工作突破不了瓶颈,很可能是你没有给自己制定目标和标准。

目标就是你需要完成多少个任务,只要你今天比昨天多一点儿就是进步。

标准是你做出来的事情呈现的效果质感非常强。

比如做设计的,设计一张海报,一个月前设计的普普通通,一个月后设计的特别有格调,这就是标准。

比如同样的一件事情,上次没有处理好,这次成功了,这些都是目标和标准。

够着了目标和标准才是对自己的突破,没有目标跟标准就相当于没有靶子,拿着枪根本不知道往哪里打,也不知道自己枪法的水平在哪里?

所以记住:你给自己设定目标和标准,拿目标和标准来衡量你的成长空间。

03

三、每个环节系统化

有些人确实出现工作的瓶颈,但是这个瓶颈期,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她找不到自己的突破口在哪里。

我的一个前同事,他一直做的是IT技术,他觉得自己已经到瓶颈了。

这期间他突然接到一个外包项目,专门做一个APP,从做APP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他的短板,比如组建团队、分工、沟通、文案,项目运营等。

他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了,管理和沟通都是他该学习的内容,包括以前他根本没有产品思维,现在慢慢把产品思维打造出来了。

但是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突破口。

所以工作中突破瓶颈的方法,就是找自己的卡壳点,哪个地方卡住了,代表那个地方是你能力的薄弱点,代表你要在那个地方提升突破。

04

第四、找比你优秀的人学习

人比人气人。

同样做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结果。这里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资源、资金、技术、知识等等。

但是只要他做得比你好,你就应该琢磨学习,怎么才能达到别人的水平。

我们研究别人为什么做得比你好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找方法,打破你的瓶颈,哪怕你研究出一点,那就打破一点瓶颈。

记住:研究优秀的对手他们为什么优秀,他们为什么做得比你好,就是在打破你的瓶颈。

今天给大家分析的打破瓶颈的方法,先反省自己是不是每个环节都没有漏洞,弥补漏洞就是突破瓶颈。

再给自己设定工作的目标和标准,盲目的没有任何目标和标准的工作永远不会有成长和进步,标准和目标越高,成长的速度越快。

学会找到自己卡壳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就是突破点,最后是研究优秀的对手他们是怎么完成高标准的任务的。

这些方法都是在帮你打破工作的瓶颈,让你在成熟期快速成长进行二次蜕变。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一个让你增值的地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