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大学将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 学文科, 真的没用吗?

思享原创。侵权必究。

清华大学将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学文科,真的没用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制造业关乎社会物质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行业,而理工类人才成为了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无疑物质供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然而,有一则“清华大学将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的信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难道,这预示着文科类学生对社会“没有用处”?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文科类的学生进入“编制”可能会是不错的选择,而公考热的背景下,何尝不是“文科类”学生供给太过于充足。而且因为文科类的学生的能力,在短期内很难看出能力的高低,也导致了不少文科学生毕业后,就业比较困难。

相比较,理工类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技术理论,在研发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也有着许多硬性指标的考核,很容易辨别人才的高低,难怪理工类人才,会成为一些高科技企业所渴望获得的人才。

过去古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看来也是有些道理的。而这也就意味着文科类高学历的人才,数量的确不应该过大,毕竟社会没有那么多的岗位来吸纳文科类的高学历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并非意味着文科类学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其实,文科类学生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与理工类学生显然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好比过去一直存在的“文官”和“武官”的道理一样,两者相互依存。至于对于清华大学“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也绝非是否定文科类学生的价值,而是更加理性的培养人才。需要指出的是压缩不等于“取消”,而且压缩文科博士,实际上也有利于文科博士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是文科博士要走“少而精”的道路而已。

过去,我们高等教育一直提倡综合类大学。然而,对于名校来说,多数情况也是一个“偏科生”,有些名校也是在某一些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从现实出发,高校应该扬长避短,但是更应该先发挥长处,毕竟中国高校很多,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当然,中国有些大学一直坚持全面发展,结果有些大学的专业却全面“平凡”,在双一流评选中,很难拿出非常厉害的专业。或许,学术有专攻,也可以用到高校上。

从历史上看清华,其前身是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而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曾一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可见,在过去清华的定位是一所工业大学。

然而,在历史变迁之下,清华先后又恢复或者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意味着清华走向了综合类大学。也许,在一些网友心里,综合大学没有什么不好。然而,对比世界名校发现,有些高校叫“某某学院”,却也能够成为世界名校,其不乏“偏科”的原因。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有“特点”才会被人们“记住”,是一个道理。

明星如此,高校也是如此。

也许,当前清华大学还会继续坚持向着综合类大学发展,但是可能会在学科上培养“特长”,而这次压缩文科类博士生规模,应该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也是培养人才的一次调整,更是为了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网友应该理性看待清华的这一举措,期待清华大学发展的越来越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