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悄悄采访补习班从业人员得知真实现状: 招生为目的, 老师一知半解

几千年来,教育资源都是稀缺且昂贵的。尤其是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之下,许多家长不惜花着大把大把的时间和金钱为自己的孩子铺平道路,依此而生的就是市面上良莠不齐的各色“培训班”。

在二三线城市,补习班的资质更是参差不齐。然而,即使如此,家长们依旧不敢怠慢。

在今年的“双减”政策下,许多机构被严令整改。例如G市的“某思维班”被当地教育局严令停业整改,除了更改上课时间之外,对老师的资质也要进行新的审核。

小玲曾经是思维班的助教老师,她是某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兼职活动选择了在当地很火的某某思维班。

“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思维班就是一种骗局。很多在职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都是去向很多师范的大学生借的,以前查得很松没什么人管,很多都是从像我们这样的助教升职的。只是我们是兼职助教,那些全职助教除了做我们的工作之外,就是还要听老师上课,然后成熟之后就可以成为在职老师了。”

她还补充道,有些老师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上些什么课,就是按照讲义内容讲而已。

“当然,一些老师是认真备课的,而且这些补习班的管理挺严格的,孩子需要把当时留堂的作业做完才可以放学,做不完就得一直留堂。但是有些地方的确算是在欺骗家长了。

比如有的老师本来就资历不够,他可能也没办法完全辅导学生,这些来上课的大多都是小孩子,有的时候老师为了省事,也就是让小朋友直接将题目背下来。至于小朋友究竟有没有懂这道题,其实老师是不管的。”

她对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很痛心疾首的,因为自己也是一名师范类学生,也许以后也会走上讲桌,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她看来是可耻的。

“我们一个月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负责点名签到和帮小朋友改作业,有的时候可能去听听老师的课,兼职的工作基本都不会太复杂,我认识的好几个校友都在那里工作。他们给的工资待遇还不错,但是你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就觉得,机构的水分还是比实力多。也都是这些家长的血汗钱,还挺不值得。”

在问道双减之后她还有在兼职的时候,她告诉我,这个机构被教育局通知整改,目前为止还没有开业。

“即使开业了,兼职的时间也变了,现在给我们的消息是周一到周五的17:30起,其实我觉得对孩子也是另一种折磨。”

她向我举例道:“我之前带二年级的班,他们大概四点左右下课,现在还要在学校把作业做完,真正的放学时间也差不多要五点半。然后还要继续到思维班来补课,一次课是两个小时,也就是要上到八点才能回家。很多小孩子还需要自己坐公交车回家,真正到家时间也得八点半以后了,这未尝也不是一种增负。”

同时期和小玲一起工作的全职助教小丽,她原本就是从助教晋级的老师,而现在,她正在为自己的工作发愁。

“以前主管说,主要通过了内部考核,其余的资质问题他们都可以解决。但是现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教育局对资历审核严防严控,根本不可能再让我们钻空子。”

她向我透露,她原本是已经通过考试了,但是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所以一直在延期上岗。现在政策出台了,她更没有转正的可能了。当我问道她是否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时,她告诉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读书的时候数学成绩最差,现在还要上任教数学更是头大。

“说是教思维模式,其实就是在打擦边球,和以前的奥数并没有什么区别。我的学历不是很高,之前应聘助教也只是想挣口饭吃。但是主管说,这些都有现成的讲义,我照着念就好,于是就每天听这些老师上课争取转正。其实我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但是机构里不止我一个人没有。我知道的机构里有一个【明星教师】,他宣传单上的学历都是造假的。”

问起她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时,她这样和我说道

“我觉得就是利用了家长的一些心理,比如饥饿营销等等。我曾经参与过这个机构的招生,当时那个招生主任就告诉我,我一天手里有多少个名额,名额有剩时,只要和招考面试分数差不多的都可以放宽条件让他们进来。

不过不能说是名额还多,而是要给家长造成一种名额很紧缺,但是看在您家孩子分数差不多的份上我们才放宽条件的这种心理。

还有的家长就是因为有这样一套营销手段,从而觉得如果自己家孩子能上这个补习班一定很厉害,然后就产生了攀比心态。这样不用机构去宣传,这些家长就会自发地在私底下攀比,就更加有利于机构招生。”

他说其实这些把戏你细想想也能明白,但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太深了,根本没有理性去分析这些。再加上现在的小孩成绩实在是高得离谱,有的时候考了90都只能是倒数。所以才有了这些家长的拼命追赶,孩子在学校也会有这类的补课攀比心态,种种畸形的竞争环境才导致了这些“愚人补习班”的出现。

现如今,无论是新一代的拥有更科学教育理念的老师,还是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支持。都让“为学生减负”看起来不再是一句空话。但是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社会的大环境不改变,这样的补课班依旧是屡禁不止。但至少,在挑选补课班时,家长也不应该深陷营销陷阱。

既然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那就不应该只停留于表面的选择一个看似“火爆”的机构,至少应该自身体验一下机构的教育风格和资质等等,不要将育人之大事变成愚人的笑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